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作文评语 作文评语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zmhk 2024-05-31 人已围观

简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的今日更新,以期为大家带来新的启示。1.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3篇】2.小学一年级上册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的今日更新,以期为大家带来新的启示。

1.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3篇】

2.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三篇

3.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方案小学数学教案大全

4.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五篇

5.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五篇

6.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3篇】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1名学生站讲台前面,自己站讲台后面。(郭老师在讲台后面,小朋友在讲台前面)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我们的位置关系。)

        2、我和学生调换位置在让他们说一说。

        (郭老师在讲台前面,小朋友在讲台后面)

        你还可以怎么说。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前后之间的位置。(板书:前后)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体验前后的`相对性,实际活动初步体验前后位置关系。)

        二、引导探究。

        1、你们能举出生活中有关前后的例子吗?(学生说。)

        2、观察画面体会前后含义。

        ①投影主题图小朋友,你们看,在坐公交车时着些小朋友多讲文明、讲秩序呀。他们都在自觉的排队呢。我们在公共场合下也应该这样做,只有从小养成好习惯人人做文明的公民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和谐。

        ②现在我们就来仔细观察看一看着五位小朋友的前后位置。引导学生说出:

        ()同学在()同学前面,在()同学后面,()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③现在我们就模仿这些小朋友也来排队上车你还能说出他们的前后关系吗?

        ④如果我把他们的位置换一换你还能说吗?(把排第一的拉到最后,让学生说,再仿照上面依次拉后)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三、练习反馈。

        1、看一看,说一说。

        同桌互说:我坐在谁的前面,谁的后面或者说谁在我的前面,谁在我的后面

        2、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画并能表示前后关系的。

        3、找一找教室里有关前后位置的事物,校园中有关前后位置的事物告诉你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四、评价延伸。

        (1)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说一说有哪些收获?。

        (2)回家仔细观察家里物品,用前后说一句话给爸爸、妈妈听。

        篇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的产生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以儿童乐园游玩作引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索兴趣的维持

        1、初步感知

        (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切体验教师的可亲,课堂的可爱]。

        2、数数交流

        (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3、总结方法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习

        (1)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5、点子图表示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说)

        探索:什么物体的个数用7个点子表示?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10个点子表示什么?

        三、寓教于乐?兴趣的体验

        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找找数娃娃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

        练练点子表示数(课前创设好特定场景)

        1位白雪公主、2条手帕、3个蘑茹、4朵花、5只篮子、6个苹果、7个小矮人、8只茶杯、9只梨、10只小碗。

        [童话般的美丽场景,学生喜爱的童话人物,学得生动,练得有味]。

        四、总结提升?兴趣的延伸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自由谈论。

        篇三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68页主题图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化。

       2、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3、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尤其是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则。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堂练习本、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现晋江市少儿图书馆照片,简介图书馆,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观察交流,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观察图,了解数学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全班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

       2、探索算理,体会多样化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一共有几本?

       指名列出算式:28+4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写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全班交流算法

       方法一:摆小棒

       方法二:拨计数器

       方法三:8+4=12  20+12=32

       方法四:28+2=30  30+2=32

       方法五:列竖式(指名学生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4)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方法一、二比较直观,但需要借助实物;后三种方法比较简便。

       三、选择算法,巩固应用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几本?

       2、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咪咪学院》一共有几本?

       要求学生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集体订正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用竖式算一算

       58+7=  5+32=  38+6=  8+27=

       四、自我评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三篇

        《操场上》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比多比少”的一节课。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下面就是编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操场上》教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操场上》教学教案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42页"操场上","试一试"以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会比多少,会用完整的语言表达两

        者之间多几,少几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独立观察、逻辑推理能力。

        3.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体会其中的乐趣。

        教材分析

        重点用正确完整的语言表达两者之间多几,少几的关系。

        难点利用减法进行计算。

        教具卡片学具卡片

        电化教具实物投影仪一台电脑一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老师一直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们。课外活动时你喜欢做什么活动?

        (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引出足球运动。)

        板书课题:操场上

        二建构模式

        1投影显示:操场上

        (1)师引导学生说图中的内容。

        (2)鼓励学生根图意提出相关问题。

        如:男生多少人?女生多少人?

        男女生一共多少人?

        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3)引出"比多少"的问题,进一步研究。

        教师板书:比多少

        师: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1)学生小组讨论,选代表全班交流。

        2)教师出示卡片"排排队"验证讨论结果。

        3)教师引导算式表达,并板书。

        8-2=6(人)

        男生比女生多6人。

        4)鼓励学生用另一种说法表达。

        女生比男生少6人。

        (4)学生独立完成图1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变化:增加女生的人数,男生不变。(多媒体课件)

        师:现在女生与男生人数又有什么关系?

        1)摆一摆,说一说。

        学生用学具红花代表女生,黄花代表男生,"排排队"。小组内互相交流意见。

        2)用算式表达。

        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10-8=2(人)

        小结:在操场上这个情境中,我们学会了比多少

        三解释应用与拓展

        1投影显示图示,学生练习比多少。

        2活动:师生拍手。男女生分开比赛比多少。

        (小组之间人数比较,小组内男女生人数较。)

        3课间1分钟:《小青蛙回家》。

        4投影显示"试一试",学生独立做题。

        5小插曲:总结足球比赛结果。

        6根据小组得星图,说出三组得星数的关系。

        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在"操场上"看球赛,学会了比多少的方法,聪明的同学们都表现的非常棒。

        作业设计

        实践活动:调查本组男女生的人数,比较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操场上》教学教案二

        教学内容分析:

        本堂课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课程。本课教学内容的实质是求相差多少的问题。通过“操场上”这一场景,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借助主题情境,让学生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尝试解决“学生比老师多几人”这一问题。是加减法的强化训练。这里的比较多少,不但比较谁多,谁少。而且比出多几或少几?是第二单元“比较”的深入。同时用文字代替了图形。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小圆片。

        课时安排:1~2课时

        设计意图:

        通过实际情境的创设,和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初步掌握“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用语言表达,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操场上”。问:同学们看到了这幅图,会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老师有()人?学生有()人?男同学有()人?女同学有()人?一共有多少人?学生比老师多几人?老师比学生少几人?女同学比男同学多()人?男同学比女同学少()人?

        二、学生操作,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小圆片,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在桌子上摆一摆,并列出算式。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3、指名汇报交流,并说说

        8-2=65-3=2

        4、评价.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哪位同学说得比较好?好在哪里?

        三、练习巩固、及时反馈。

        1、摆一摆、填一填,要求独立完成。

        2、看图,列式计算。

        3、小游戏,10把椅子8位同学坐,还剩几把椅子,列式计算。

        4、联系生活,拓展练习。

        四、课外延伸。

        调查本班的男女学生数,并试着提一些数学问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操场上》教学教案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发展他们的数感。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发展他们的数感.并且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下课了,同学们来到操场上进行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课外活动的情景图)你能告诉老师,看到了什么吗?

        2、汇报观察结果。

        3、出示课题:操场上。

        4、同学们能说得再具体一些吗?

        (老师有2人、学生有6人、男学生有3人……)

        5、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呀!老师把同学们回答出的问题整理成贴在黑板上。

        老师有()人,学生有()人。

        男同学有()人,女同学有()人。

        6、同学们,根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7、出示课题:两数相差应用题?

        二、合作探究,尝试解决:

        1、学生比老师多()人。老师比学生少()人。

        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人。男同学比女同学少()人。

        3、男学生比男老师多()人。男老师比男学生少()人。

        (1)根据提出的问题,观察人物,解答第一组问题。

        (2)把你观察的结果讲给你的同桌听。

        (3)谁愿意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讲给大家听呢?

        (4)个别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5)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那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讲给大家听吗?

        (6)(指着进行小结)要求学生比老师多几人,就是从学生人数中去掉和老师一样多的人数,剩下的就是学生比老师多的几个人。

        (7)你们能用刚才同学们的方法解答“老师比学生少几人吗?”

        (8)学生汇报解答方法。

        (9)请同学们列出算式。

        (10)以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解决感兴趣的另一组问题。

        3、联系实际,尝试应用

        (1)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第43页1题,摆一摆,填一填。先根据题目独立完成,再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

        (3)看图,填一填。先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再完成。

        (4)游戏:抢椅子。

        游戏规则:要求每人抢坐1把椅子,抢不到的则为失败。

        a先摆放4把椅子,让3个小朋友去抢占,结果会怎样?

        b如果把4把椅子坐满,需要()个小朋友呢?

        c还是摆放4把椅子,让5个小朋友抢占,结果会怎样?

        (5)实践活动“小调查”

        要求:组织学生调查各自小组的男女人数。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方法:指定一个小组站起来,让其它小组的同学数、说、列式计算。

        4、课外延伸。

        回家后,数一数,比一比家中的一些同种、同类的物品。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谁比谁多几”“谁比谁少几”。口头列式解答,并和家长进行交流。

        5、总结。

        通过观察、操作,你们理解了有关多些、少些的概念,能根据图意提出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能尝试解决问题。既锻炼了观察能力,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操场上》教学教案四

        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

        等六个词语,认识其中的8个生字以及足字旁。

        2初步学习儿歌,能配合动作有感情地读。

        3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教学设想 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拓展练习时,考虑到本学科、本教材的安排序列,形成前后照应,使学生的学习前后贯通。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演一演、猜一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中学生的思想高度集中,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也在不知不觉中加强了对体育活动的了解为下一步的给词语分分类、给生字找找共同点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小朋友们,你最喜欢参加哪些体育活动?

        2、你知道在平时还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3、这么多的体育活动在哪里可以热热闹闹地开展呢?

        指名说--出示课题--自由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宇、词。

        1、正因为体育用品的丰富多采才使得我们的体育活动丰富多采,你看光球就有很多种,(板书:球)你知道有哪些球?(生:篮球、足球、排球……)师随机出示各种准备好的球类

        球的种类真多啊,各种各样的球可以怎么玩呢?谁愿意上来试一下?(生做拍、打、踢……各种玩球动作)

        2、图上的小朋友在玩哪些球类?(出示课文插图)

        (根据学生说的出示“打球”“拍皮球”“踢足球”等词语;自由拼读--指名读--齐读)

        3、各种各样的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看,操场上我们玩多带劲儿呀(出示插图)!

        你还喜欢操场上的哪些体育活动(边说边出示相关词语“拔河” “跳高”“跑步”。学生说一个出示一个,全部出示后指名、齐读

        4、把拼音去掉读一读。

        5、游戏:得小棒游戏--同桌互读做得小棒的游戏:拼读出一个同桌给他一根课前准备好的小棒)

        6、四人小组一起动动脑筋,给这6个词语分分类。

        小组汇报说说自己小组分类的理由。

        7、复习提手旁

        单独出示“打”“拔”“拍”,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你怎么记住它的?

        8、学习“足字旁”。

        (1)单独出示“跳”“跑”“踢”。仔细观察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我们用什么方法更容易记住它们。

        (2)出示足字旁以及带拼音的偏旁名称。带学生说两遍。

        (3)足字旁和“足”字一样吗?

        9、游戏“猜猜我在干什么”

        (1)一名学生背对屏幕,教师出示一个词语,全班学生用动作演示,猜的学生说出词语,并在六个词语中指出这个词,全班评,再认读一遍(词语:拔河、跑步)。

        (2)老师拿出一个词语,请小朋友们做做动作,请一位小朋友讲台上来猜猜大家是在干什么,然后从所有卡片里把那个词语找出来读一读。

        三、学习写字

        1、指导写好竖撇和斜撇这两种撇的笔画。

        2、比较”八““入”的异同。同:都是撇低捺高。异:“八”起笔分开,“入”起笔相连。

        3、提醒学生撇捺张开的角度要大,底部要平,保证字体的端正。

        4、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四、巩固练习(课堂作业设计)。

        1、请小朋友们完成练习纸上的题目,看看这些表示动作的字能和哪幅图搭配起来。(学生自己做,将带的电话、手、绳子、毽子、草和“打、拔、拍、跳、踢”连一连。)

        2、老师这里还有一首体育运动的儿歌,我们一起来读。

        (出示:太阳公公微微笑,我和爸爸去晨跑,哥哥弯腰做早操,天天锻炼身体好!)

        五、作业。把你喜欢的体育活动的和名称摘录下来,和你的好朋友交流。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操场上》教学教案五

        趣味识字 其乐无穷

        教材分析

        《操场上》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这是学生学完拼音后第一个识字单元的第4课。本课有一幅表现操场上热闹的图,6个表示体育运动的词语和一首儿歌。图上画了小学生在操场上所玩的大部他体育活动,儿歌概括了操场上活动的情形。告诉学生体育锻炼可使身体更强壮,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对事物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所以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动。

        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你们仔细观察图,然后同位或前后位讨论操场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学生开始讨论,老师巡视,边看边表扬讨论好的学生)

        师:讨论好了吗?谁愿意起来说?

        学生1:老师操场上有的小朋友在打球。

        学生2:老师有的小朋友在跳高。

        学生3:老师操场上有拔河的,有踢足球的,还有跑步的。

        师评价:噢,你观察的真仔细,奖你一颗红星。

        …… 学生各抒己见。

        师:现在请小朋友快快睁大你的眼睛,注意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带提手的字,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学生:左边红色的部分相同。

        师:对,这三个红色的部分是生字的偏旁,他们的偏旁相同都是提手旁。那你们想一想提手旁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老师,提手旁与手有关。

        师总结:“打球,拔河,拍皮球”这些动作用手来完成,所以“打、拔、拍”都是提手旁。小朋友你们要记住一个规律,凡是提手旁的字都与手有关。

        师(指带足字旁的字):请小朋友观察这几个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这三个字左边的偏旁相同。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

        师:大家看足字旁与足球的足像不象?我们把这个偏旁叫足字旁,它是由足演变来得,跟老师读读这个偏旁,足字旁,足字旁。足就是脚,那你们想一想这几个带足字旁的字与什么有关?

        学生:老师与脚有关。师评价: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奖你一颗红星。

        师总结:像这些左边带足字旁的字都与脚有关,这些字你们记住了吗?那同位互相读读屏幕上的词语,再来一遍。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方案小学数学教案大全

        #一年级# 导语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大的自信。而且对于教案不仅仅是学校考核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的教师,他会在教案中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三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学数学的意识。在学习中互相带动学习心理水平的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学校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采用闯关的形式复习1和几组成几与10与几等于十几的习题)

        2、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报境,教学例1

        (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踢毽子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画面),送走了了一些,请仔细看一看,还有多少盒没送?

        生:还有13盒没送。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小组内同学交流,然后各级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法,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

        (5)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要算有多少盒怎样列式?(板书:9+4)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9加几。(板书课题:9加几)

        师:9加几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3、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如:运动会上有9个踢毽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列式算式后,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1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巩固提高。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并动手圈一圈,再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计算9加几的算式吗?请说出几个9加几的算式并说说怎样计算的。

        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9加几)同学们想到了许多的方法。其中的“凑十法”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

        2.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教材

        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课教学以“帮妈妈放衣服”为主情境,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引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比较“厚薄”,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来“比”,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二、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难点: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

        四、教学策略

        1、说学情

        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学生对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比较的多种方法。

        2、设计理念

        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设计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弹力球

        五、课前游戏:对口令。

        师说上句,生对下句。

        我说大,我对小;我说高,我对矮;我说低,我对高;我说长,我对短;我说薄,我对厚;我说轻,我对重;我说宽,我对窄;我说远,我对近……

        热闹的师生互动的对口令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口令的内容紧扣本课知识点,便于学生感知、理解,为“比一比”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请班里一名比较高的同学与自己合作比一比个子。得出老师比同学矮的结论。

        2、再请两个同学与第一个同学比个子,分别得出结论。

        3、引出课题。这些结论都是通过“比一比”得到的(板书:比一比),今天我就来研究“比一比”,看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还能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小事引出“比一比”的学习,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民主地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以一名合作者的身份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驳,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研究“比一比”问题的积极性。

        二、引导探究。

        1、整体感知情境图。(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说说图上都有什么?

        学生们通过观察说出画面中左边有挂衣橱和存衣柜,放有爸爸、妈妈和小明衣服;右边是博古架,摆放着瓷马、花瓶、琉璃球等。

        2、比多少、厚薄。

        (课件播放)小明说:妈妈的衣服真多呀!

        师:你和小明的看法一样吗?你怎么知道的?

        (多媒体突出放大存衣柜,便于学生观察。)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数一数妈妈的衣服有11件、小明的衣服有4件,所以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多。

        (2)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厚,所以妈妈的衣服多。

        (多媒体演示比厚薄的过程)

        小结:同学们用了不少好方法比较出妈妈的衣服最多,通过“比一比”,我们还可以发现许多问题呢。

        3、比长短。

        师: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妈妈准备了三件外衣挂在衣橱里,(多媒体突出放大挂衣柜),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并在全班汇报。

        学生们会出现许多不同的结论,如: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小明的衣服比妈妈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小明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短;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比爸爸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最长,小明的衣服最短……对于能用多种标准进行比较的小组进行表扬。

        小结:比较的时候一定要确定谁跟谁比,比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3、你还能比什么?

        仔细观察情境图,小组确定研究内容,选择一样主题图中的一件物品,合作进行比较研究。

        小组汇报,其它组补充、评价。

        小组可以选择琉璃球比较大小、轻重等;可以选择瓷马比较高、矮、多少等;也可以选择花瓶比较胖瘦、高矮等。

        小结:(根据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先带领学生充分感知情境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由“妈妈的衣服真多呀,你也这样认为吗”这个问题,激起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进行自主探索的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先是领着学生比较衣服厚薄,再半放给小组交流比较衣服长短,最后通过“还可以把什么东西比一比”,让小组自选研究题目,进行比较,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使他们对新知识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三、“闯关”巩固。

        第一关比多少、厚薄(多媒体出示第23页第1题)

        师问:哪边的书最多,哪本书最厚?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第二关比轻重(第24页第2题)。

        用多媒体模拟天平称量水果的过程,

        学生独立思考后判断轻重。

        说说理由。(学生可以结合压翘翘板的生活经验直观感受天平杠杆重的一端下沉,轻的一端上翘的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演示,变教材的静态呈现为动态呈现,引起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从而更直观形象的感知天平称重的有关原理。

        第三关比手的长短(第24页第4题)。

        演示活动:教师演妈妈,大同学扮演“我”,小同学扮演“弟弟”,比手。谁的手最长?

        设计意图:结合自主练习中的的插图在课堂上组织分角色表演演示活动,紧紧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符合儿童欣赏、认知特点,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第四关:实践应用活动:谁哪合适?

        1、出示一个气球和一个弹力球。

        师:请你猜一猜哪个球重?哪个球轻?

        2、学生们掂一掂、试一试后,说说实际比较的结果。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猜测一下哪个球重,哪个球轻?熟悉这两种球的孩子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判断出弹力球比气球重,对与没有这种生活经验的孩子教师要组织他们亲身试一试,体会大得物体不一定重,小的物体不一定轻的辨证思想。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开放题,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在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第五关:实践拓展活动

        3.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26页例题及做一做,第27页练习三第5、6、7、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差和减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减法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在波光粼粼、美丽的小湖里有3只美丽的鹤在快乐地歌唱,过了一会儿,1只鹤展开翅膀飞走了,湖面上还有几只鹤?

        教师出示3只纸鹤,再慢慢移走1只纸鹤)。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体会。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3-1

        1、(教师出示3只纸鹤,再慢慢移走1只纸鹤)。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体会。

        2。学生跟随教师拿出自己折好的3只纸鹤,动手操作演示,3只鹤飞走1只鹤,就是从3只里面去掉1只,要用减法计算,用“-”号表示去掉,去掉后剩下是几就用数字几表示,也就是得数是几。教师边说明边板书等式:3-1=2。(学生体验减法的含义,也可用摆操作,并表述含义。)

        3、学生试读算式。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其他能用3-1=2表示的事例。学生举例说说其他能用减法表示的事例。

        设计意图:在教师语言描述的优美情境中,用纸鹤实物演示,学生感觉更直观亲切,并能亲自参与演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加深了学生对减法的认识。

        (二)4-2

        1、教师出示4只气球,慢慢放走2只气球,还剩下几只气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尝试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说出4-2=2的含义,齐读算式。

        (三)动手操作,体验减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③说明图中表示去掉的方法。(虚线、划线)

        (2)做一做的右图(2、3)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四)5-2

        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草地上雨后长出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让学生叙述情景,并试着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提出“草地上还有几只蘑菇?”的问题。学生提问题时教师应多给与鼓励。接着问: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5-2=?教师提问:5减2得几?你是怎样算的?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不同想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算的过程。

        (3)汇报、展示、交流。不论是点数法还是用数的组成计算,教师都给与鼓励。接着提问:如果不看图,不数指头,你会算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喜欢的小白兔采蘑菇的形象,这样学生很高兴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师启发引导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再在小组内交流,形成集体的智慧。最后在全班展示交流,共同优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究故事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多种算法都给与鼓励,保护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然后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用数的组成计算减法较简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第26页做一做让学生说出减法算式的含义

        2、出示课件1,动态显示:荷叶上原来有4只青蛙,“扑通”跳到水里1只。草地上原来有4只羊,一会儿跑走2只,草地上还剩下几只羊?

        学生说说题意,再列式,交流算法。

        3、出示课件2,学生说图意:1、架上原来有4只丝瓜,摘下2只,架上还有几只?2、消防池里有5把铁楸然后学生列式完成,小组交流订正。

        4、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5只纸鹤,你能用这5只纸鹤,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吗?摆摆试试,看谁摆的多。

        5、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减法算式表示。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中的第1题,是基本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减法的认识。第2、3题采用课件演示,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练习第4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让学生尝试用5只纸鹤摆不同的算式,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减法的认识。第5题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说一说这节你都学到了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表现对本课作小结。回家想一想,看一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减法

        4.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一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知道多、少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小猪头、砖头、木头。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

        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一)教学“同样多”?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请学生听后回答(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砖头。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和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老师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二)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要求学生把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三)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木头。)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头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

        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头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头多,小猪头比木头少。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图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

        (四)操作(“做一做”第2题)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

        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第2行摆几个○?

        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

        二、运用新知

        1、第1题: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第2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3、第3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第4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珠子,所以黄珠多而红珠少。介绍你的方法。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五篇

        教案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 一年级数学 教案设计方案篇,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方案篇1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 方法 。

        3.通过观察、操作、表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4.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或圆片。

        投_主题图抽拉片),人物贴图,开放题材料(红花、绿叶、信封袋)。

        教学设计

        创新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主题图抽拉片: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食的小鸟。)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组内小伙伴说一说。

        △交流汇报:

        生1:有4只小鸟在吃小米,又飞来1只,一共有5只小鸟吃小米……

        生2:我看到在大森林里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合在一起就是5只,列式就是:4+1=5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1=5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勾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桥梁。贾老师把静态的教材制成动态的投_使情境活动化,让学生在眼看、脑想、口说的过程中,理解图意,激发学习积极性。]

        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师:“4加1等于5,你是怎样算出的?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想一想,说一说。

        2.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师参与讨论。)

        3.全班交流,代表汇报。

        生1:我是看图1、2、3、4、5数出来的。(数数法。)

        (根据回答贴图板书)

        生2:我先数4只,接着再数1只,就是5只。(接着数。)

        生3:我可以心算。

        生4:我会数指头或小棒来算。

        生5:先有4只小鸟,又飞来5只小鸟,4和1就组成5,所以4+1=5(师给予高度评价。)

        4.师生评价。

        a.师:一道题,就有这么多算法,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生评略。)

        b.师介绍自己喜欢的方法,说明理由。

        [此环节明显地体现出教师的角色开始转变,不再是纯粹的知识灌输者,而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计算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很好地体现了《标准》的基本理念。]

        分层练习,辨析算理

        1.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a.仔细观察、分析、说图意。

        b.全班交流,汇报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5

        2+3=5

        c. 说说 你的计算方法。

        d.仔细观察这两道题,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集团和不变规律)

        2.第24页的“做一做”第2题。

        a.学生按要求摆一摆。

        b.口头列算式。

        c.打开书第24页填上书上。

        寓练于乐,巩固深化

        分组进行“红花配绿叶”活动。

        a.要求:为“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

        b.活动方式: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组找到的答案多,图案设计最美。

        c.生生互评:给优胜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星”、“智慧星”。

        [贾老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习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计算、想象、拼摆,全面巩固了所学内容,又迁移默化地渗透了美育。]

        专家评析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开放”二字。

        1.教学时, 思维方式 的开放。在探讨“4+1=5”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时空结构,为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开放情境。由于学生的差异性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采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贾老师尊重学生发现的想法和自己的选择。

        2.教学评价趋于开放。师生互评计算方法,生生互评小组的使用评价形式的开放,有效地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练习题的开放。由于绿叶即(条件)有多余,所以学生要给花蕊里5、4、3等红花配绿叶,就要经过观察,口算等思维过程,结合小组同学的审美观点,可以摆出多种多样的图案,同时,5以内加法的各种算术基本都口算一次。习题的开放,学生的开放,学生就有多种选择的可能,这样才能得到自己发展。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方案篇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正确数出11—20物体的个数。

        2。 通过看图数数,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的观察习惯。

        3。 在学习数学的具体情景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巩固数序知识,渗透算法多样化,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11—20这些数的顺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例6插图,提问:大家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表扬学生观察的非常仔细,看看需要解决的

        问题是什么?

        这个问题该怎样解答?组织学生讨论

        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领会新知

        让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教师对学生想出的办法给予肯定

        三、模拟训练,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教材79页“做一做”

        2。练习十八第5题和第6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方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减法的算法过程,会用适合于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可用减法计算,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感受与同伴交流想法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和兴趣。

        4.结合课堂教学渗透环保 教育 和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可采取以下形式。

        1.对口令。

        师:我说1。

        生:我说2,1和2组成3。

        [课一开始,就采用三种对口令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复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形式灵活有效,学生复习效果好。]

        2.拍手对口令。

        3.举牌对口令。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老师投影显示美丽的小湖,并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在波光粼粼,美丽的小湖里有3只美丽的鹤在快乐地歌唱,过了一会儿,1只鹤展开翅膀飞走了,(教师出示3只纸鹤,再慢慢移走1只纸鹤)。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体会。

        2.学生跟随教师拿出自己折好的3只纸鹤,动手操作演示,3只鹤飞走1只鹤,就是从3只里面去掉1只,要用减法计算,用“-”号表示去掉,去掉后剩下是几就用数字几表示,也就是得数是几。教师边说明边板书等式:3-1=2。(学生体验减法的含义,也可用摆操作,并表述含义。)

        3.学生试读算式。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其他能用3-1=2表示的事例。学生举例说说其他能用减法表示的事例。

        [在投影与教师语言描述的优美情境中,用纸鹤实物演示,学生感觉更直观亲切,并能亲自参与演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加深了学生对减法的认识。]

        例题

        1.课件演示,创设问题情景:草地上雨后长出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让学生叙述情景,并试着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提出“草地上还有几只蘑菇?”的问题。学生提问题时教师应多给与鼓励。接着问: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电脑显示:5-2=?

        2.教师提问:5减2得几?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分组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不同想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算的过程。不论是点数法还是用数的组成计算,教师都给与鼓励。接着提问:如果不看图,不数指头,你会算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例题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喜欢的小白兔采蘑菇的形象,学生很高兴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主动探究 故事 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多种算法都给与鼓励,保护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然后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用数的组成计算减法较简单。]

        巩固练习

        1.出示课件1,动态显示:荷叶上原来有4只青蛙,“扑通”跳到水里1只。学生说说题意,再列式,交流算法。

        2.出示课件2,学生说图意:架上原来有4只丝瓜,摘下2只,架上还有几只?然后学生列式完成,小组交流订正。

        3.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5只纸鹤,你能用这5只纸鹤,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吗?摆摆试试,看谁摆的多。

        4.乘车游戏:5个同学做检票员,拿着车号,其他同学每人一张票,车票上数目的得数就是的要乘的车号。游戏开始,请同学们赶快上车,检票员检票后,上错车的同学给大家表演节目。

        [巩固练习中的第1、2题,采用课件演示,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练习第3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让学生尝试用5只纸鹤摆不同的算式,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减法的认识。乘车游戏,学生最感兴趣,参与积极性也,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活动效果好。]

        总结 评价

        1.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忆、小结,说说自己本课学习的主要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2.教师结合学生表现对本课作小结。

        布置作业

        1.学生准备纸鹤,学具,数字卡片;

        2.回家想一想,看一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减法?

        教学设计说明

        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整节课我都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的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

        在本次课中,我首先设计了三个让学生动口、动手的对口令活动,学生很有兴趣,积极参与,复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为本次课运用数的组成计算5以内减法做好准备。然后我用语言描述,并用纸鹤演示:“湖里的3只鹤飞走了1只,还有几只?”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接着用课件演示第二个问题情境例题:“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草地上还有几只蘑菇?”列出算式后,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怎样算,多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计算,并让学生自己尝试写一些这样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巩固练习第1、2题用课件演示,分步进行,让学生先说题意,再列式计算,小组交流订正;还有一个练习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5只纸鹤能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练习的最的是乘车游戏,这个游戏时在学生学习兴奋低点进行的,起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方案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

        2.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3.初步学习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第75页两道题的课件。

        2.学生准备小棒、圆片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3+2+1=5+3+2=

        8-2-3=10-5-3=

        计算后先让学生说一说计算5+3+2和10-5-3两题时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他们着重说一说在5+3+2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加,在10-5-3的计算中是哪两个数相减。

        二、新课引入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方案篇5

        一、巩固旧知进行铺垫

        1、口算练习(出示口算题卡)

        10+2= 4+10= 13-3= 12-10= 6+10= 10+5= 15-5= 17-10=

        [请一两个学生说一下你是怎样算的一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一个十和几个一中去掉几个一剩多少]

        2、数的组成的练习。

        6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8个一和5个十合起来是多少?

        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28里面有几个一,几个十?

        [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巩固达到对新知识进行铺垫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

        1.利用进行动画演示:小明要过生日,请了好多同学,妈妈带小明到商场去买酸奶。(显示妈妈领着小明到商场的情景。)售货员阿姨先拿给妈妈30瓶(显示30瓶酸奶在左边),又拿给小明2瓶(显示2瓶酸奶在右边),问: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请学生观察要买的酸奶,怎样放的,引导学生看到成排放置,每排10瓶,放了三排,还放了两瓶]

        2.解决30+2。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师板演用小棒代替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板书:30+2=32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求30和2合起来用加法,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

        3.还可以怎样列式解决2+30。

        教师板书:2+30=

        独立思考后写在练习本上,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

        巩固练习30+3= 6+20= 70+8= 9+40=

        4.解决32-2。

        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妈妈给小明买了32瓶酸奶,仔细看图发生了什么事(小明拿走2瓶),还剩多少瓶?请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30。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

        指出: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里去掉2,计算32-2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个十和2个一加在一起就是32,从32中减去2个一,就剩下3个十即30。

        巩固练习63-3= 57-7= 48-8= 29-9=

        [请多个学生说说怎样算的,新知的强化。让学生明白整十数加一位数与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三、运用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请一名学生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小棒,请其他同学一起按要求摆小棒学生仔细观察后,提出问题在练习本上写出相应的算式,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先摆5捆,再摆6根(一共有多少根?)

        50+6=56 6+50=56

        先摆44根,再拿走4根。(还剩下多少根?)

        44-4=40

        2.填一填连一连

        课本做一做第一题填空,个别同学在展示台上展示,集体订正。

        第二题数学游戏:在课本上连线,在展示台展示正确者奖励玉米

        3.我当小法官

        4+60=46 4+60=64

        4个一和6个十合起来是644个一和6个十合起来是46

        65-5=60 65-5=6

        5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是575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是75

        74-4=? 90+6=?

        [出示小兔和小猫他们那分别对应同一道题,结果不同,学生用手势比划小兔对还是小猫对,面向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出的是学生容易出错的题,学生在明白算理及仔细观察对比下选出正确的。最后一组题要求学生自己解答进一步巩固]

        四、解决问题(第43页的第6题。)

        在这里将首先出示一张春天的景_行情景创设,﹙春天到了,老师带同学们去春游,在出游时出现了一个小问题,需要你们来解决﹚运用多媒体出示课本上两人对话的场景(有老师3名,学生40名,45瓶矿泉水够吗?),看后先进行同桌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会用算式表达的同学,可以列出算式来。请个别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40+3=4343<45所以够﹚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的什么知识?我们学的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几十几减几这样的减法,下课以后同学之间互相出题,互相说得数,回到家里,和家长互相出题,互相说得数,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1.在复习题后面两道题的旁边出示如下两个算式。

        5+3-210-5+3

        引导学生观察,并用复习题中的后两题和上面两题作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谈话:上面这两道题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我们把这样的计算叫做加减混合计算,这节课就来学习这样的计算。

        3.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三、学习新知识

        1.学习例1。

        (1)在屏幕上出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的场面。

        教师:屏幕上反映了什么内容,你能从屏幕上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教师:要算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3

        (2)屏幕上出现湖里7只天鹅飞走2只的场面。

        教师:湖里天鹅的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写“-2”,把算式写完整4+3-2。

        教师:为什么要在4加3的后面减去2?

        学生:因为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3只后又飞走2只,只有从原来的4只和又飞来的3只这两部分合起来的总数里减去飞走的2只,才是剩下的只数。

        (3)引导学生结合屏幕上出现的画面(或结合教材例1的插图)说一说算式4+3-2所表示的意义。

        (4)学习4+3-2的计算顺序。

        引导学生讨论:结合屏幕上反映的湖里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讨论情况,并说出计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屏幕上的算式“

        4+3-2”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和“”两部分。

        教师:第二步是几减2,为什么是这个数减2?

        学生:第二步是7减2,因为第二步是用第一步两个数相加的得数减去2,所以是7减2。

        2.学习例2。

        (l)在屏幕上出现反映“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2只后,又飞来3只”连续变化过程的画面。

        (2)引导学生根据屏幕上的画面写出算式。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屏幕上所反映的内容。教师结合学生的叙述在黑板上板书:4-2+3=。

        教师:上面的算式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学生:先算减法后算加法。

        配合学生的叙述在屏幕上闪动“”。

        教师:为什么要先算减法?

        学生:因为只有用减法先算出4只天鹅飞走2只湖里还剩下几只天鹅后,才能算出又飞来3只后湖里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教师: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

        学生:第二步是用第一步“4-2”的得数“2”和3相加。

        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一个方框里填上“2”,并在屏幕上闪动“”。

        (3)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教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面两道题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学生: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算的。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75页“做一做”的练习。

        (l)引导学生摆小棒,先在桌面上摆7根小棒,再拿去3根,然后又增加4根。

        (2)让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把算式,7-□+□=□填写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数。

        (3)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算式7-3+4=8所表示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2.计算。

        5-2+3=8-7+8=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指定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和第二步分别是几加几。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1)学生分组观察第1题的插图,并说一说画面上反映的内容(重点说出小鸭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过程)。

        (2)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3)学生交流计算过程(重点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2.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先让学生观察插图,明确要求,然后用线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

        3.完成练习十二第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写算式的格式。

        六、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时所学习的内容和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学生交流本课时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先分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所要注意的问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方案小学数学教案大全相关 文章 :

        ★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方案2020小学教案集锦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 2017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 小学一年级数学案例分析反思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技巧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计划

        ★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教师看)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五篇

        1.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68页主题图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化。

       2、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3、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尤其是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则。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堂练习本、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现晋江市少儿图书馆照片,简介图书馆,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观察交流,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观察图,了解数学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全班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

       2、探索算理,体会多样化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一共有几本?

       指名列出算式:28+4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写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全班交流算法

       方法一:摆小棒

       方法二:拨计数器

       方法三:8+4=12  20+12=32

       方法四:28+2=30  30+2=32

       方法五:列竖式(指名学生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4)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方法一、二比较直观,但需要借助实物;后三种方法比较简便。

       三、选择算法,巩固应用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几本?

       2、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咪 咪学院》一共有几本?

       要求学生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集体订正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用竖式算一算

       58+7=  5+32=  38+6=  8+27=

       四、自我评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2.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设计: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这样就需要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把学生带回生活中,学习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介绍同学,通过不同方向的介绍,明确前后的确定与面对的方向有关,为分清左右突破难点,学习左右时采用介绍同学、作游戏解决生活问题等,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学习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体验前与后、左与右的位置与顺序。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初步培养学生首先确立参照物,再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体会前后,左右的相对性,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准确的区分左和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猜一猜同学的位置。

       教师说位置,学生做一做,找一找

       二、新授:

       (一)学习左右。

       1、你能不能不转身,把你周围的同学介绍一下?

       (1)出现两种情况:

       说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介绍吗?)

       说不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怎么介绍?)

       (2)比较,两种说法哪种更好?

       (3)原来我们可以用左右来介绍两边的同学,这样说真清楚,你也能这样介绍你两边的同学吗?

       (4)我们刚才用了哪两个词介绍我们两边的同学的?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板书:左右。

       你的哪边是左边?右边呢?

       指指你左边是谁?右边呢?

       2、做游戏。

       跟着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指右眼、左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腿、(起立)伸右腿、左脚向前一步……

       3、练习

       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都在左边走呀?

       组织学生讨论,像前后那样得到结果:面对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二)、学习前后

       向你的朋友介绍你的前后都是谁?

       (三)、观察课件,请你向大家介绍你看到景物

       学生认识上、下

       三、巩固练习

       46页试一试。

       1、看参照物。

       2、说出相对应的前后左右的车。

       47页练一练

       1、左右的练习。

       2、相对性的靠右行走(公共道德)

       3、思考题:上下左右的相对位置综合练习。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掌握测量方法以及能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理解长度单位“厘米”。

        电化教具:

        电脑,投影仪。

        学生学具:

        直尺,提供了两道测量题目的小纸条(上课前老师事前准备好的)

        二、?创设情境

        1、开门见山,提出问题:“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长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自己课桌的长度的?”

        学生提出各种量法,例如用手,用铅笔,用笔盒……

        2、实际测量:

        分别统一用手量,然后再统一用铅笔,用笔盒量,把学生测量的结果分类记录在黑板上。

        3、根据测量结果,发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得出: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4、那么,有什么工具使得不同的人使用这种工具的时候,测量出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学生想到了直尺。

        三、?建立模型

        1、初步认识直尺

        幻灯片出示一直尺,让学生观察,从直尺上,你看到了什么?

        板书:刻度,刻度值,单位

        2、进一步认识直尺

        从直尺上你能找到1cm的长度吗?

        你能找到6cm的刻度吗?

        从哪个刻度到6cm这个刻度才是6cm的长度?

        3、直尺的使用

        A播放课件,出示一些测量的错误示范,让学生讨论错在哪里,从而感受正确的测量方法。

        B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总结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四、?理解与应用

        1、试试测量小纸条中的第一题。

        请学生上讲台讲述自己的测量方法,用投影仪投影测量过程。

        (通过亲手操作初步实践刚才总结出来的测量方法)

        2、测量小纸条中第二题。

        测量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

        (进一步体会测量方法)

        五、?提高拓展

        播放课件,展示不从0刻度开始测量,而是从2刻度开始测量的情况。

        学生讨论该方法是否正确,又应如何正确读数。

        4.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3页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差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和习惯,促进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思。

        3、使学生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明确“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另一个数比这个数少几”。

        教学准备:?例题挂图,小棒。

        设计思路:本课是有关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计算应用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第一行:◇◇◇◇◇◇◇◇

        第二行:○○○○○

        ◇比○多()个。

        ◇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的,另一部分是比○()的。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例4挂图,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图的意思。

        (2)师生共同分析数量关系。

        (3)让学生自己摆小棒,讨论出“小磊比小雪少几朵红花,就是小雪比小磊多几朵红花”的结论。

        (4)列式:12—8=4(朵)

        口答:小磊比小雪少4朵红花。

        (5)再让一位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小组内的学生说一说。

        2、教科书第73页的“做一做”。

        (1)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求我比你少几本书,就是求你比我多几本,或你我相差几本。)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小结。

        谁能说说例4与例3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例4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3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这两题都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都是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三的第2题。

        2、完成练习十三的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5.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1、设情引课

        师:你们知道吗,快要过大年了,喜欢过年吗?知道吗小博士班的同学们也在高兴地期盼过年,他们还要开联欢会呢,这不已经忙着布置开了教室,连小青蛙呱呱和小猪哼哼都赶来帮忙。

        (电脑分别出示小猪和小青蛙布置的教室)

        师:他们俩都认为自己布置的漂亮,于是就争吵起来,小朋友,你们认为谁布置的漂亮呢?为什么呢?

        2、学生讨论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请小组长领导各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

        3、汇报结果

        请各组派代表来汇报各自不同的想法。

        生1: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这样看起来很整齐。

        生2:我们认为小猪布置的好,因为花和灯笼放在一起好看。

        生3: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它的布置是花和花,小旗和小旗,我觉得这样的好。

        生4: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小旗是一红一黄,灯笼是一紫一黄,很有顺序。

        师:大家有各种不同的意见,那么你们喜欢哪一种就可以选择哪一种,刚才有人说到小青蛙的布置中小旗是一红一黄一红一黄排列的,象小旗这样一红一黄一红一黄的重复出现,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4、引入生活

        师: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经常遇到的,(随着教师的语言电脑出示四幅生活中有规律的),比如:树枝上叶子的排列,妈妈买的花布上花纹的排列,地面上地板砖的排列以及旅行家旅行时用的热气球上颜色的排列等等都是有规律的。

        5、揭示课题

        师:看来规律的用处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观察主题图

        师:其实小博士班的同学也比较喜欢小青蛙呱呱布置的教室,请仔细观察(电脑出示书上主题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找出不同的规律。

        3、汇报结果

        (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学生每回答一组后,教师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如:学生答出灯笼的排列有规律)

        师:谁来说说这组灯笼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生:是一紫一黄、一紫一黄、一紫一黄的排列的。

        再指名学生回答,在第二名学生回答的同时,电脑上依次在每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每两个为一组的。

        师:对,这组灯笼的排列就是这样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重复出现的。(在教师讲解的同时,电脑上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逐个闪动。)

        4、同桌说说

        四组规律同时在电脑上出现,同桌两人互相说说他们的排列规律。

        三、连闯三关,应用规律

        师:小博士班的同学要带大家一起来这间漂亮的教室里参加一场智力竞赛。

        1、涂一涂

        由四人小组长给组员每人分配一道,共同完成,实物投影订正。

        2、演一演(用不同的动作或声音把这些规律表演出来。)

        ①

        学生独立表演。

        ②

        同桌两人从中任选一组。

        3、(1)找一找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和不同的声音表演出了不同的规律,看来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那谁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也是有规律的。

        生3:马路上的斑马线也是有规律的。

        (2)帮帮他

        师:老豆博士想请大家帮个忙:他买了一块花布想做窗帘,但买回来之后又觉得这块布缺花边,所以他想请大家用今天所学的规律帮他设计一种花边,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用彩笔画的,还有拿各种形状的纸片贴的。(用实物投影展示一部分作品,学生互相评价。)

        四、全课结束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案

        #一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 无 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五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字:数字歌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童谣的音韵美;

        2、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知识要点:

        1、学习并朗读这首童谣。

        2、能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

        (三)学法和习惯:

        1、学习用指读的方法听读识字。

        2、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汉字。

        教学重点:

        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通过朗读感受童谣的音韵美。

        教学难点:

        两、朋、友这三个字学生不常见,掌握起来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数学学数字了吗?(学了)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数字有关的儿歌“数字歌”(老师板书)。

        二、讲授新课

        1、这首小儿歌非常有趣,里面藏着好多小动物呢!打开书第11页看看你能不能很快找出都有哪些小动物。(训练学生说完整话。)

        2、如果你们能数出这些动物朋友各有几只,他们就会从课本中跑出来和你们做游戏。请用数字标在图旁边。(老师把阿拉伯数字贴在黑板上。)学生汇报动物的只数,(要训练学生说完整话。)

        学生每说出一种动物老师就在黑板上贴小动物的,并把它们贴到相对应的数字下面。

        3、自己小声地读一读,把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4、听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尤其要听清你不认识字的字音。在听录音时要用手指着每一个字,听到哪,指到哪。(培养学生指读习惯,渗透听读识字的方法。)

        5、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注意:边读边用手指着。读后,你有什么收获?

        6、自己再读儿歌,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你可以向同桌请教,也可以问老师。如果认识了,就把记号擦掉。

        7、你们学得真努力,课文里的字娃娃想看看你们是否真的认识它们了。瞧,他们偷偷的溜出了门。

        (从黑板上的课文中拿出一、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他和谁是朋友?(不按顺序出示,让学生把这些汉字与黑板上的数字一一对应贴。再单独拿每个汉字数字卡片让生读完返还到课文中。)

        8、孩子们,还有几个字在跟我们捉谜藏,来看一看(出示卡片“小朋友”“数字”)每个词两生读,再齐读。 

        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2、3页。

        教学目标:

        1、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挂图、小动物贴图。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上、下

        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三、集体游戏

        1、一切行动听指挥

        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2、画鼻子

        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做游戏的学生需

        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让其顺利添上鼻子。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3.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生活实际情景,体验“改商”的过程。

        2、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某学校要秋游啦,同学们纷纷在做准备,四(1)班有41个学生,老师想让同学们戴上红色的帽子,这样好识别自己班上的学生。超市里有8元、9元、10元的。红色帽子,而班费只有400元,请你帮老师算算,可以买那种帽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购买方案)

        二、建立模型。

        1、同学们都准备好了,来到了大操场,电脑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

        (1)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

        (2)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讨论估计试商。

        272÷34=先估估大概需要几辆车

        (3)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3、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试商?会发现什么技巧。

        (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时候商会小?)

        4、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大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大呢?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5、继续完成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小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小呢?

        6、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理解改商。

        2、完成“试一试”

        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商的大小情况。

        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解决五年级学生如果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

        3、完成“练一练”,可以适当扩充。

        四、小结本课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这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体验“调商”的过程。在试商的过程中,学生回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但在具体的计算时商不是大了就是小了,教学中我重点让学生讨论理解“商为什么大了或小了”然后在掌握“调商”方法的基础上,灵活试商。

        4.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

        小猫钓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三个含义,通过直尺认识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图,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理解0的三个含义。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你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

        (放录音,听故事。)

        二、观察画面,引入新课

        (一)出示主题图。

        教师:你猜猜故事里的小猫是哪一只?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别的小猫钓了多少条,你们知道吗?你们能把这些数写在下面的田格里吗?

        1、出示。

        (1)学生在书上写数。

        (2)展示。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教师:小黄猫一只也没钓着,在他的下面应该写几呢?(写0)

        2、出示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0”的认识。

        (板书:0的认识)

        教师: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师指着小猫下面的0问:在这里0表示什么呢?

        (二)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教师:你还在哪见过0?

        我们在直尺上发现了0,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看一看。

        1、出示

        教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

        (这些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从0开始的)

        这个0表示什么呢?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意见?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开始,起点的意思。

        2、出示

        教师: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

        教师: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

        3、出示。

        教师:0度可以这样表示。

        三、学习写0。

        (一)教师:我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0,0是怎样写出来的,请看黑板。

        1、教师演示:0的写法

        2、边演示边讲解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右上边线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再向左下写,写到横竖中线焦点的地方,与竖中线接触,然后向右下拐,到下边线中间偏左的地方与下线接触,再往上拐到中线附近,与右边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

        教师:请你用手指和课件演示一起写一遍。

        学生书空

        (二)出示

        1、学生练习书写。

        2、出示学生作品。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3、教师:你能把下面的空格写完吗?

        教师:哪种写法对呢?为什么?

        (这两种方法都对,第一种是接着写的,第二种是照样子写的、)

        教师:你们写得真棒!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下面我们一起来休息一下。

        5.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

        图画式应用题

        教学目的:

        1、学会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训练学生根据挂图正确表述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或挂图

        一、引入

        今天咱们到郊外去秋游,看看有哪些数学知识。

        二、新授

        1、加法

        [出示美丽的郊外风光]

        师:瞧,郊外的景色真美啊,蓝蓝的天空,美丽的花朵,还有几只蝴蝶正飞来飞去呢。

        课件出示左边5只,数一数有几只蝴蝶?再出示2只,现在呢?

        出示大括号和问号,师:现在有多少只蝴蝶呢?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美丽的蝴蝶可真漂亮啊,瞧,来了一群小朋友,他们是来捉蝴蝶标本的呢!课件分步出示:1、左边4人2、右边2人3、大括号和问号,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图意

        分组说图意,有4人小朋友在捕蝴蝶有2人在捉蛐蛐,一共有多少人?

        谁来说说图意,你知道怎样算吗?

        三、课中操

        四、减法图式

        那边的小朋友玩的开心,这边的农民伯伯正忙着呢?出示葵花,看,这是什么?

        先出示颗葵花,再演示农民摘了3颗,再出示大括号和7个最后出示问号。

        问:你能说出图意吗?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农民伯伯摘完了葵花还要摘石榴。课件分步出示石榴图,自己说出图意后想一想怎样列式。

        五、练习可自己适当调配

       

一年级下册数学《十几减9》教案

        #一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钟面,知道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爱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整点的时刻。

        教学难点:认识接近整点的时刻。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钟面的教具,钟面的学具。

        2、学生课前了解:

        (1)早上几时起床,晚上几时睡觉。

        (2)每天的8时、12时、4时在干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许多地方都有报时的钟楼,为我们准确报时。(音乐响过后,当、当两声)小朋友们,听了刚才的声音,你知道是几时了吗?

        2、(音乐响过后,当、当七声)你知道,刚才报的又是几时呢?

        3、揭示课题。

        谈话:小朋友们说得很好。想不想看一看,这时的钟面是什么样的?(出示钟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板贴课题)

        二、探究

        (一)认识整时的时刻

        1、认识钟面。

        (1)谈话:我们经常看钟面了解时间。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钟面,把你知道的关于钟面上的知识和同桌说一说。

        (2)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3)指名说说关于钟面的知识。教师相机板书:钟面上,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

        (4)谈话:刚才还有小朋友说钟面上有12个数。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

        2、认识7时。

        (1)谈话:再仔细看一看,这时的钟面上是几时?把你的想法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2)交流:钟面上是几时?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指名2个学生上去指着投影说。

        (3)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板贴:7时)。

        3、教学试一试。

        (1)教师在钟面上拨出1时,并提问:你知道这个钟面上是几时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指名上来指着投影说。

        (2)启发谈话:如果想拨5时,应该怎样拨?指名回答,然后师生一起拨(实物投影)。小结:时针拨向5,分针还是指着12。

        (3)谈话:请小朋友在自己的学具钟上拨出11时。指名到实物投影上交流拨的过程。

        4、交流小结。

        出示以上几个整时的钟面,提问:仔细观察这几个钟面,谁能说一说1时、5时、11时,以及一开始认识的7时,钟面上的`哪根针是一样的?指名3-4人说,引导说出:钟面上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5、及时巩固:想想做做第4题。

        (1)谈话:你能拨出3时、9时、12时吗?请你选择一个时刻拨一拨。

        (2)学生操作。

        (3)全班交流,教师评价: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3,就是3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9,就是9时;分针、时针都指着12,就是12时。

        (二)认识接近整时的时刻

        1、7时不到一点。

        (1)教师出示6时的画面。谈话:这是几时?

        (2)提问:继续拨动哪根针,就能从6时走到7时?

        (3)教师拨到6:30的时候,提问:到7时了吗?

        (4)教师拨到6:45的时候,继续提问:到7时了吗?

        (5)当分针拨到11、12时,停住提问:现在到7时了吗?追问:为什么?

        (6)师述:哦,原来时针虽然好像指着7了,但分针还没到12,就不能说是7时,只能说是7时不到一点(板贴:7时不到一点)。

        2、7时刚过一点。

        (1)教师继续拨,分针指向12时,提问:现在是7时吗?

        (2)教师继续拨,分针转到12和1之间。

        ①谈话:哎呀,老师一不小心又动了一下分针。提问:现在还是7时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②提问:超过得多吗?(一点点)

        ③谈话:现在,是7时刚过一点(教师板贴)。

        3、辨析。

        (1)出示教材中的两个钟面,提问:这两个钟面是7时吗?为什么?(分针都不指着12。)

        (2)谈话:这两个钟面虽然时针都好像指着7,但是只有7时的钟面上分针指着12,是真正的7时;而这两个钟面,一个分针不到12,一个刚过12,它们都只能说是接近7时。像这样接近7时的情况,都可以说成大约7时(板贴:大约7时)。

        4、及时巩固: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不到8时、刚过9时、刚过5时三个钟面。

        (2)谈话:请小朋友观察这三个钟面,它们都正好是几时吗?

        (3)提问:这三个钟面上大约是几时?同桌互相说一说。

        (4)全班交流。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5)小结:这几个钟面,虽然它们的时针已经指着几时了,但分针都没有指着12,都是不到几时或刚过几时的情况,都只能说成是大约几时。

        (三)课堂小结。

        1、谈话:学到这儿,老师想问问大家,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钟表。你学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谈话:你觉得哪种时刻容易辨认?哪种时刻比较难辨认?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4、谈话:其实,不管是正好几时还是大约几时的时刻,它们都在提醒小朋友要珍惜时间,热爱祖国,好好学习。

        过渡:下面,老师就想了解一下我班的小朋友是否是珍惜时间的好同学。

        三、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谈话:谁来说一说你早上几时起床,晚上几时睡觉?

        (2)指名回答后小结:小朋友应该按时起床和休息,这样才能成为安排时间的主人。

        2、想想做做第2题

        (1)谈话:说了自己,我们再看看他人。

        (2)多媒体逐一第2题。谈话:说一说钟面上是几时,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3)指名回答。提问:每天的这几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4)交流后小结:如果小朋友合理安排时间,你就会取得好成绩。

        3、想想做做第5题

        (1)谈话:下面,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考考大家。

        (2)多媒体出示3个钟面。谈话:请小朋友仔细看。你看出了什么?

        (3)指名回答。小结:对,这三个钟面都不完整,有的缺少分针,有的缺少时针。

        (4)谈话:你会把缺少的针画出来吗?画之前,你想提醒大家什么吗?

        (5)指名回答。小结:画时,要先看清楚该画什么针;画时针应该短点、粗点;画分针就长点、细点。

        (6)学生完成,教师巡视。

        (7)全班交流,教师评价,全画对的小朋友表扬自己。

        4、想想做做第6题

        (1)谈话:小朋友太厉害了!老师只能考大家最难的题目了!

        (2)同时第6题出示两幅图。谈话:请小朋友看图说一说钟面上是几时,小朋友在干什么?

        (3)指名回答。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追问:怎么会这样?

        (4)交流后总结:一天里有两个10时,一个在上午,是上午10时;一个在晚上,是晚上10时。

        5、想想做做第7题

        (1)谈话:小朋友这节课学得真认真!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其他的钟面。

        (2)出示电子表、电视屏幕等标有不同时刻的画面。提问:你知道上面各是几时吗?

        (3)指名回答。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表示方法?

        篇二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识钟面并学会认读整时。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认识钟表的分针和时针,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钟、每个学生一张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猜谜语: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嘀嗒嘀嗒响,催人早早起。(打一日用品)

        师:大家猜一猜,他是什么?(时钟)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出示课题:认识钟表)

        二、新授课

        1、认识钟面

        ①出示两个钟面让学生观察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时针、分针)

        ②让学生用发的纸制作钟面

        小结:钟面有时针、分针、12个大格、12个数字。

        2、认识整时

        (1)出示主题图

        提问:小红在做什么?她几时起床?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指名学生回答)

        (2)出示3个钟面:8时、3时、6时

        提问:下面的时间你认识吗?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认识?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告诉大家?现在开始

        (学生讨论后,汇报)

        总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3)巩固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老师要考考大家。

        a、教师拨钟,学生说几时。

        b、教师说几时,学生拨钟。

        c、学生说几时,学生拨钟。

        3、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

        (1)介绍用汉字时表示的写法

        几时只要在几的后面加些时字就可以了。

        (2)介绍用数字表示的写法

        圆点后面两个0,前面是几就是几时(提醒学生冒号写在数字的右下角)

        (3)师拨钟,让学生用两种写法来表示(集体点评)

        三、巩固练习

        1、下面是明明星期六的作息时间表

        提问:请大家看图说一说,小明几时在做什么?

        然后让学生有两种表示方法写在书上(学生写完后,集体讲评)

        2、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时间,写出过小时后是几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过1小时的含义(学生先做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钟表,会看钟表上的整时了。时间很宝贵,希望同学们会安排好你们的时间,爱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五、布置作业

        篇三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案

 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二、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闹钟声和录音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初步认识钟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学具钟表看发现了什么?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在序的,不容易将知识转为内化,如:有的学生发现有长针也有短针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作自我介绍,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来吸引孩子。接着再跟着电脑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也强调了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以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第二步骤是学习整时的认、读、写。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3个钟面板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时针和分针的区分,做一个时针和分针交朋友的小游戏。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拨一拨,在这里教师作示范按顺时针拨动钟面,再让全班同学参照老师的方法,一人说时刻,一人拨钟面。这为今后的教学作铺垫。

        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表示的方法,在教学电子表形式时,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放着什么?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自然巧妙地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记忆大门,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答案,通过对8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两种写法,再通过练习,让学生板演黑板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第三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三大板块,1:小朋友一天的作息安排。2:找朋友。3:生活情境体验。

        1、我用课件出示小朋友的一天,让学生边看录像边互相说小朋友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学生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为后面的作业打下铺垫。;

        2、在找朋友中,让学生全员参与,给每个小朋友都带上头饰(钟面、整时的两种写法),让时间相同的小朋友握手做个好朋友。这样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钟面和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同时以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又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3、通过去买东西的生活情景体验,启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第四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40分钟里学会了什么样?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回家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一年级下册数学《十几减9》教案1

教学内容: 第10--1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2、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3、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学具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愉快的春节,春节期间你们都参加过哪些活动呢?

        学生很高兴的谈自己节日期间的活动。

        出示课本p10—11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中小朋友们都在做哪些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简短的语言导入新课:数学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活动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其中的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解决“卖气球”问题。

        让学生观察“卖气球”画面:有15个气球,卖了9个。

        1、请同学们根据情节图提出问题:“还剩几个气球?”

        学生汇报算式:15-9

        2、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己的实际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动手操作的同学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3、在两人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4、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5、小结计算方法。

        方法一: 点数法 1、2、3……6,还有6个。

        方法二: 想加算减 9+6=15,15-9=6.

        方法三: 破十减 15 - 9 = 6

        方法四: 连续减 15-5=10

        10-4=6

        (二)解决“套圈游戏图”中的问题。

        方法同上,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

        (三)解决“卖风车图”、“猜字谜图”中的问题。

        学生任意选择一个画面,独立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订正。

        (四)小结计算方法,在体验中选取自己喜欢的简便的算法。

        (五)独立完成例1:12-9=

        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简便的算法进行汇报

        质疑问难:你对这些方法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基本练习:完成课本p12做一做1—3题。

        2、游戏:小鸟找房子

        ①出示小鸟卡片和有号码的房子,要求学生计算卡片上的算式,然后再与房子上的号码对应。

        ②问题: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请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3、应用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2、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

        3、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一年级下册数学《十几减9》教案2

预习要求:

        看课本第8—9页,然后试着算一算:6+9= 7+4= 6+8=

        15-9= 13-9= 12-9= 14-9= 16-9=

教学内容: 第8—10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目标:

        A:知识技能性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1)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3)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5)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作业设计:

        1.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板书:十几减9.

        15-9= 6 16-9= 7 13-9= 4 14-9= 5

        11-9= 2 18-9= 9 17-9= 8 12-9= 3

        第二课时:十几减9练习课(1)

        复习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复习重难点:十几减9的思维过程。

        一、基础练习

        二、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三、小结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课时:十几减9练习课(2)

        教学要求:

        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3、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件一套 口算卡片多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15 (2)9+( )=18

        15-9=( ) 18-9=( )

        (3)9+( )=14 (4)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作业设计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小结。

 一年级下册数学《十几减9》教案3

导学内容: 十几减9以及做一做。

导学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十几减9”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数学课标》中指出:“由于学生的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基于这一理念,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学会计算并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导学目标:

        1. 通过新年游园会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3. 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导学重难点:

重点:

        1. 初步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自己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

        2. 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难点:能够运用“想加算减法”和“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9”,探索多种计算方法。

        导学学具:课件,小棒等。

导学过程:

        一、预学

        同学们喜欢玩闯关游戏吗?课件出示:

        9+( )=10 9+( )=11 9+( )=12

        9+( )=13 9+( )=14 9+( )=15

        9+( )=16 9+( )=17 9+( )=18

        (从整体到局部,引导学生对各项活动进行观察。在观察中,明确对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捕捉数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自学导航:

        1. 说一说:游乐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 问一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 算一算:给每个问题列出算学式子,并说说它们有哪些地方一样。

        4. 算一算:试着算一算。

        小组内比一比、说一说,并作好向全班交流的准备。

        尝试自学(学生借助导学单开展自学活动,教师参与辅导)

        二、互学

        1、小组交流:小组张做好分工,简单的问题的基础差的同学说,难的问题基础差的同学说。教师重点辅导一个小组作为展示的小组。

        2、展示点拨:

        预设生1:小朋友在买气球。

        预设生2: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几个?

        预设生3.:15-9=

        师: 观察所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算式有什么特点。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板书课题)

        重点:探究计算方法。

        15-9等于几?你是怎样知道的?

        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怎样计算?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

        算法一数一数:一个一个地数出来,还有6个。15-9=6

        算法二想加算减:9+6=15 15-9=6

        算法三破十法:10-9=1 1+5=6

        算法四连减法:15-5=10 10-4=6

        算法五破十法:15-10=5 5+1=6 ……

        学生汇报,老师把各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方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在小组中说一说为什么。

        小结:小朋友们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说一说你的想法?(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师:你还知道其他十几减9的算式吗?(师随机板书)

        (5)小结:刚才,小朋友用了摆小棒,看图数数,用加法算减法,还用了从15里面拿出10减9,再加的办法,知道了小丑原来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6个。而且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了一些其他十几减9的题。

        三、评学

        1. 书上的“做一做”。

        2. 做一个全班同学都可以参与的计算游戏。

        3、课堂总结

        师:今天学会了什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黑板上的这些算式。仔细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11-9= 12-9= 13-9= 14-9=

        15-9= 16-9= 17-9= 18-9=

        师:你们为什么算得越来越快?你从这些算式里还能发现一些什么?

        随堂检测:书本第11页的第1、5题。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9+6=15 15-9=6

        10-9=1 1+5=6

       好了,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