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作文评语 作文评语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_《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800字
zmhk 2024-06-06 人已围观
简介《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_《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800字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今天,我将与大家分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1.《把时间当作朋友》-笔记及感想
2.读书会分享《把时间当做朋友》之一“困境和醒悟”
3.《把时间当作朋友》之读书笔记| 速成绝无可能
4.《把时间当作朋友》李笑来告诉青少年,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
5.「读书」《把时间当作朋友》
6.把时间当做朋友第三章读后感
《把时间当作朋友》-笔记及感想
至于如何更进一步透彻的了解和解决,其实更好的办法是寻求更专业领域的书籍。尤其作者提到的思考那一段,基本是各种逻辑学观点的拼凑,不过作者营销思维真不错,全书给自己的其他书打了无数次软广了? 读后感 :? 这本书作为时间管理类书籍已经被推荐了很多次,从图书馆借回来后,就持续搁置着。近期因为疫情以及对职场生涯的迷茫,回想起杨绛先生之前说的“你的问题是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就干脆沉淀一下心思,把这本书重新捡起来阅读。
? 看完最大的收获不在于里面提到的各种方法,这些年各大自媒体没少在这方面下功夫,当然这些方法确实可取并且值得执行,而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是焦虑并且渴望找到捷径去获取成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我重新冷静下来去思考,去行动。面对现实是必须的,痛苦也是不可回避的。
?同时,作者倾向于实用主义、精英主义思维,人的一生要怎么度过,选择舒适、安逸的生活也不是一种错误,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将生命浪费在你觉得美好的事务、爱好上面也不无不可,重点是你选择你的生活,并对此负责。
1、 无论是谁 ,都最终在某一刻意识到时间的珍贵,并且注定几乎会因懂事太晚而多少有些后悔。
现实生活中,明明知道某件事情重要,并且有时间期限,然而我们往往会怠于行动,最后到deadline时才慌乱无措,觉得时间不够用, 最后甚至自暴自弃。常出现的情况如下:
1)没有按时开始执行任务 2)错误估算任务完成时间3)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差错
解决方案看起来也很简单:
1)按时开始执行任务2)正确估算四年任务完成时间3)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不要出差错
2、 感受到了时间不够后,陷入虚假勤奋,迫切的寻找捷径,美其名曰“提高效率”,最好不费吹灰之力,解决问题的核心只有一个:一切靠积累
3、人是没办法管理时间的,时间也不听从任何人的管理,你能做的就是管理自己,改变自己,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
?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有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和观念, 被灌输的观念,月是错的,越有惊人的繁殖力,这一事实很难被察觉,而且即使察觉,也会拒绝承认, 人们更相信自己拥有一定的判断力,不会被轻易糊弄 。
4、 用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大脑 ----我们可以思考我们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结果是否确实是合理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结果。运用心智获得解放,不再让自己“跟着感觉走”,成为大脑的奴隶,而是翻身做大脑的主人。
人们可能会基于一模一样的原因做出截然相反的决定:
1)学这个技能有什么用呢---不知道有什么用---放弃学习---遇到需要这个技能时懊恼---学这个技能有什么用呢--不知道有什么用--放弃学习
2)学这个技能有什么用呢----不知道有什么用---那就先去学习--遇到需要这个技能,享受学习这个技能的好处--学习这个技能有什么用呢--不知道--先去学习
心智: 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式、思考模式
5、面对现实:速成绝无可能,现状无法马上摆脱
? 人期望速成的原因有多方面:
1) 人有自己的欲望马上得到满足的天性 。少劳多获,不劳而获成为每个诸多愿望之一。赌博,酗酒,减肥药等都是针对这种态度的衍生物
2) 不懂有些阶段是无法跨越的道理。人 们希望找到一个方法快速达成目标,完结任务获得解脱,但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时间,而且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比如谁都没办法今天怀孕,明天生产,它一定需要40周左右
3) 现状使然 :欲望无限,需要完成的事情太多,自我满意度持续下降,从而对现状不满意,不由自主期望速成
梦想是个伪命题,很多人以此为借口不去努力,懈怠现在所从事的事务 ,心怀梦想的时间越长,沉默成本越高,甚至那个梦想也只是想当然,真正进入后才发现只是以为自己喜欢
6、交换才是硬道理:我有什么,就交换什么,不够就积累到一定程度去交换自己想要的
现实中常常陷入:你想要什么,偏偏不给你什么,这个时候就可以拿出纸笔,分列:我有的,我要的,花时间去思考,怎么利用现有的去积累达到可以交换到想要的
7、完美永不存在:做任何事情,得忍受不完美,尽力去接近完美(做总比不做好)
越是能力差的人,越是不现实,越有那种非常不靠谱又极其脆弱的完美主义倾向。
不现实,脆弱---要求太高,做不到----干脆不去做---做不好的事情我不做---一事无成
当然也有很少部分人? 要求很高---行动---再去完善---达到卓越?
8、未知永远存在:
对未知恐惧根植于我们得基因中,但是我们得 适应在未知中前行,如果不能接受,就会平添无数焦虑,而焦虑只能消耗人的精力和时间,甚至做出错误决定 。
因此,当有问题解决不了时,先把它记下来,然后继续前行,也许某一天久会得到解决
9、接受现实:几乎一切愚蠢的行为都来自否定现实、逃避现实。资源是稀缺的,不存在什么公平
1、估算时间:侯世达法则
1)分辨任务属性: 熟悉or陌生 2)根据现实判断所需时间, 反正比一般人想得长多了这个假设是屡试不爽的存在
2、及时行动
明明很焦虑但是迟迟不行动,因为来自内部的恐惧 :只要做事就要面临做错、做不好的风险。 因此要调整心态: 做事情肯定会遇到苦难,事情越有价值,困难就越具规模,心平气和地面对就好,因为这是生活的常态
? 远离只给负面建议的人,当然有部分人是给与建设性负面意见,这些人的想法可以听取
3、直面困难
效率低下的原因: 人做事的动机:奖励与惩罚,因此往往 只做简单的部分,回避困难部分。 但是接受惩罚往往是成长的地方,回避惩罚往往陷入虚假努力
4、关注步骤
三思而行:何事what---何因why--何法How,不停地拆分,越细越具体越好
5、并行串行: 参考华罗庚的优选法,番茄工作法
将原本只能单独完成的任务并行同步完成:把要做的任务用纸笔写下来-将机械任务和非机械任务搭配起来完成
6、怎么把握时间:
1)提高感知时间的能力, 记录每天时间消耗在哪些事情上。柳比歇夫--事件时间日志
2)制定时间预算,根据事情对完成任务的有效性安排优先级, 避免陷入只做简单的事情
3)计划:目标现实可行, 有些事情不开始做是不知道是否可行的,因此要学会及时止损;
长期计划是需要实践习得的能力,大部分人的长期计划最后原封不动或者半途而废;
有些时候没必要做计划,就是直接去行动
4)列表 ,将所需做的事情罗列出来,随手可及,随眼可看,最重要的任务只有一个
执行过程中,有新地想法和创意,尽可能不要修改列表,而将其列为下次执行列表中
5)核对列表
7、流程:将重复性工作流程化
8、预演:将需要做的事情整个过程预演,彩排多遍,尤其是恐惧做的事情
9、验收,建立反馈机制
1、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2、基本途径:1)体验,试错,观察,阅读?
2)正确的思考,不局限于现有经验和知识
? ? 个体经验有限 ,人们常常高呼理解万岁,然而常常又无法理解他人,如同性恋
群体的 经验有限, 现在已知的很多,未知的更多,以前正确的理论也许未来证明是错误的
不仅存在无法通过个体和群体经验获得的知识,还存在与现有知识相悖的知识
3)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检索能力,写作能力,实践能力,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承认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
1、勤于思考,独立思考: 从别人那里知道一个结论的时候,自己动脑推演一下,看看得出结论的过程有没有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衡量一下结论到底有没有道理。
不要迷信权威:1)权威不一定正确 2)对正确的权威很多人的理解并不正确
3)权威可能别有用心4)权威可能并不存在
2、思维陷阱
1)概念不清 2)拒绝接受不确定性
3、因果关系: 双盲测试,自证预言
4、相关命题: 原命题/逆命题(学好数学果然有好处啊)
5、举证责任:谁主张,谁举证
6、案例局限,以偏概全 : 用爱迪生的天才是1%的灵感和99%的汗水,举证努力就有成就等
7、对立认证:同样的现象,截然不同的解释。 比如觉得上司蠢,一种确实是蠢,还有一个解释一个人如果不做事,就不会暴露自己的缺点,因此自己不做就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只看到了做的人的缺点?
8、张冠李戴:论点和论据毫无逻辑联系
9、辨析感悟:道理和感悟是由巨大偏差的。 比如成功人士的分享,容易夸大自己成功所付出的代价,掩盖令自己追悔莫及的错误等
? 倾听他人感悟时要注意 :1)避免别人说什么信什么 2)不要带着质疑和防备心态,以免造成先入为主的状态以至遗漏重要的信息
10、克服恐惧,勇气需要培养和积累
? 避免陷入:我的更好,死要面自,拒绝改变,顺从多数,简单粗暴的分类,自我欺骗等状态
11、辅助工具:语言
避免使用:我就知道;本来(原来)就是嘛;要是。。。。就好了;难道就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吗
改为:。。。和。。。根本不是一回事
(参考书籍:《非暴力沟通》、《关键对话》等讲的更加透彻和详尽)
1、学会倾听: 1)克制过早质疑 2)倾听过程中,多“回顾”、“猜想” 3)帮助说者进入倾诉状态
2、说与不说
1) 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能说的话、该说的话、说出来别人能听的话
2)通过努力、积累成为能说更多话的人。? 要想办法时不时做出让人敬佩的事情,建立信任和权威
3、交流原则
1) 有意义的讨论的前提是双方不仅要“相互竞争”,更要“相互合作”。
2)真理是独立存在的,从来不会依附于任何个人或集体
3)真理不变,不停变化的是人们对真理的解释或理解
4、正确复述
为了保证沟通顺利,往往需要添加一个验证机制或者反馈机制
5、勤于反思
沟通中,我们常常觉得别人固执己见,但在对方眼里,我们可能也是固执己见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此要注意:
1)深刻了解经验的局限性
2)时时刻刻保持警惕
3)使用记录,使自己能够记住更多经验
4)通过观察和阅读汲取他人的经验
5)试用类比来跨越未知和已知的障碍
6)耐心等待以拥有不能快速获得的经验
要不断的寻找你自己,那个真实、无限的”自己“,才是你的导师----理查德.巴赫
1、兴趣:不算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能有兴趣
1)大部分的人不是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兴趣,而是没有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
2)总说感兴趣的是其他事情,事实上,出现这种感觉仅仅是因为还没有开始做那件事,没有在那件事上遭受挫折而已
2、方法。
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用工来说,方法可以忽略不计,与其不停地寻找更好的方法,不如马上开始行动
( 这个说法需要辩证的去看,现在互联网时代,比如excel函数,python等确实提供了很多更好的办法,如果做事遇到需要机械处理的时候,就该去思考并去请教有经验的人是否存在更好、更高效的方法,埋头苦干,很有可能低效且犯错)
3、痛苦
1)无论是谁 ,一生中都会充满各种各样的痛苦,但是我们常常在自己觉得痛苦的时候,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世界上最痛苦的人,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学会转移注意力(跟更痛苦的人比较一下,我们就会坦然很多啦)
2)我们大脑会通过遗忘痛苦来保护自己。因此,
a、我们在面临尴尬和痛苦时,一定要用文字、等形式把自己的遭遇记录下来,避免以后再犯?
?b、尽量控制情绪,弱化痛苦。我们面临的困难,肯定有一部分是自己造成的,没必要找借口,抱怨他人
4、比较:比较是相对的, 而相对是永远没有尽头的
把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建立在与他人比较的结果上的人,幸福和快乐永远难以获得,或者只能短暂地获得
5、运气:相信运气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当好运发生在我们身上上,开心地接受;当坏运发生在我们身上时,我们也应该平静地接受。无论怎么样,我们都要继续生活,当然也要继续面对我们所不能控制的生活? (想起了余华的《活着》)
6、人脉 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前提
( 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个人觉得人际关系能长期持续良好就是保持好分寸,能够互换资源 )
建议:1)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交往的人
2)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自己的独立赢得尊重
7、自卑是浪费时间的罪魁祸首之一
( 自己很自卑呀,而且一度觉得跟身边的人对比,他们都是骄傲自信的,就我一个人自卑,后面跟朋友深入交谈,发现基本每个人都有自卑的心态,个人觉得就是要学会接受现实,你就是没有那么完美,然后对你不满意的地方进行提升,发挥你的长处,接受你的不足,多去看看类似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被讨厌的勇气》、《自卑与超越》等等)
1)作为社会的一员,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 整个社会向他灌输的东西可能是 错误的
2) 优秀的人更容易自卑,要停止嘲弄他人
3)在自己的语言中,把”优点“、”缺点“这两个词替换为”特点“
4)适当的放纵一下。承认自己是一个有缺点的人,只要在不伤害别人情感、减损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对自己身上的缺点大可不必苛求
8、灵感
李敖:妓女不需要性欲来接客,作家不应该靠灵感写作
博学的背后是有意识地积累
9、鼓励:永远鼓励身份的人,哪怕多少有点盲目
( 想起之前听过的一句话别说:我不能,把它改为:我要怎么做,人的潜能是自己都无法想象的)
10、效率与节奏
1)任何人都不能100%有效率,至少不可能总是100%地有效率
(想起哈佛积极心理学老师常说的:要允许自己为人,偷懒,懈怠是很正常的,不要把目标定的太高,只要自己是往前走的就是胜利)
2)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生活节奏调得慢一点
( 想起美国那首有名的小诗,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时区,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事,不要老想着速成,成名要趁早)
3)物极必反
a、绝对不要盲目地试图减少睡眠时间
(深有体会,不知道从哪个时候起,整个社会都宣传着看过凌晨四点的###,哈佛大学图书馆彻夜满座,各位互联网大佬都是只睡4个小时等等,我觉得睡眠真的是有很明显的个体差异,我不睡够8小时,第二天就全程在神游,效率低到令人发指,而我的舍友睡得比我晚,起的比我早,第二天照样精力充沛)
b、尽量不要减少与家人交流的时间
? ?养成一个习惯,固定地与家人保持联络(感谢我爸妈在高中起就固定的一周联系我一次,哈哈哈,出门在外后,基本也维持了这个频率,这估计是我维持最长的一个习惯了,也是受益良多的习惯。我会知道我身后永远有人陪伴我,累了退后一下下没有关系,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爱自己要多一点,因为爸妈记挂着了)
c、最好不要放弃自己的社交时间
11、自我证明:我们没有必要在意来自他人的、非建设性的负面评价
更多的人是为了证明自己给别人看。了解自己是一个很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别人的评价和议论根本没办法影响一个人的状态,如果因为他人评价陷入焦躁是一种可悲
不用花心思和时间去想办法让别人承认自己比他们强,这几乎没办法做到,除非强很多,而这个时候他们就会转向你不足的地方去比较
12、积累与复利
现状---影响心态---行为和决策进行变化---出现新的现状---影响心态----新的行为与决策
这个循环是正向还是负向,取决你自己,要学会运用心智控制这个过程, 日常生活中的怕麻烦就是导向负向的一个常规案例
愿我能从容接受我不能改变的
敢于改变我能改变的
?也愿我有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读书会分享《把时间当做朋友》之一“困境和醒悟”
本书的副标题是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在第0章中,作者描述了一个读书不断被各种杂事的场景,我觉得放佛在描写自己,应该很多人也有类似的感悟,一边觉得没时间一边在观望,想要找到最简单的途径,觉得自己是重视效率,其实是偷懒的一种行为,我们感到对时间以及未完成带来的各种压力的恐慌。而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办法是:时间无法被管理,靠积累解决问题。
在第一章中,作者提出我们可以管理自己的大脑,虽然看起来是我们的大脑在对我们发号命令,但我们要区分究竟谁是主人谁是仆人,我们是主人!我们的大脑听从于我们本人,而第0章读书被打断的场景则是处于“被自己的大脑所控制”的状态之中。
《把时间当作朋友》之读书笔记| 速成绝无可能
2017.10.3 《把时间当做朋友》之一“困境和醒悟”
这是第三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选择最需要或者最感兴趣的一本即可,如果有精力,多看看书总是没错的。
1 困境
你能想象一张只有一个面的纸吗?-亚瑟·克拉克
/ 问题 /
当你因为琐事而放下重要的事时,你会发现你开启了一个琐事循环,当你意识到你重要的事还没做完时,时间已经被你消耗过去了。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时间期限,deadline开始倒计时,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心理压力。
于是开始各种奇怪的心理安慰。
恶性循环开始,并让很多人一生束手无策。
出现这样的情况,你认为问题出在哪里?该如何解决?
问题在于:不按时,错估时间,出现插曲
但你以为这样就能解决问题么?并不是
/ 慌乱 /
我们都见过这样“懒惰又勤奋”的学生,勤奋是因为时间压迫,懒惰是因为不带思考。
不带思考的勤奋等同于懒惰,正如那些读书勤奋但成绩毫无长进的学生一般,毫无方法的勤奋只能是因为迫于时间的压力,没有正确的学习工作方法和思考力,只是病急乱投医,只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安慰罢了,悲惨的境遇依然会如期而至。
学会正确的思考,才能真正进化成人。
真正的学霸,人生赢家从来都是从容优雅善于化解压力的。
/ 解决 /
任务紧急重要分级是个好方法,但是你却用不好,为什么?
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区分轻重缓急。
时间无法管理,流逝不随人愿。
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是我们自己。
人们很难接受与自己已知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即使一些事“被灌输”的事实,也会被人们认为是自己判断后得出的理论。
例如,“地球是圆的”之前所有人都认为是方的,“生物学上认为孩子的性别由父亲决定”,但依然很多人认为是女性的错。
所以,并不是读过书就能理解接受简单易懂的科学事实。
为什么即使接受过科学教育,却依然有很多人无法改变自我观念?
被灌输的观念,越是错误的,越有惊人的繁殖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顽固,直到最后蒙蔽人的心智,失去成长能力。例如,很多年纪越大的人越难改变固有观念,即使知道是错的。
所以,时间是无法管理的,问题出在我们本身。
如何解决我们自身的问题?一切都靠积累。
2 醒悟
真理往往是简洁的。——艾萨克·牛顿
/ 孰主孰仆 /
你认为自己很无私,别人却认为你很自私?
认为自己很有趣,别人却认为你很无聊?
审视一下我们自己,我们会知道每个人可以把自己划分为两部分:自己知道的与自己并不知道的。我们有的时候并不知道我们自己。
每个人都可以用另外的方式把自己划分为两个部分:别人知道的和别人并不知道的。可以用如下这张表来审视自己。
如果仅凭你的心智就知道了“你原本并不知道”的、“你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你的存在,那么你具备反思的能力,也正是因为这种能力,人类形成了逻辑思考能力,成为了地球上最强大的物种。
你的大脑不属于你,属于你的大脑?
在前面谈到的琐事恶性循环问题,就是你处于被自己的大脑控制的状态,它在指导你的行为。
举个例子,当有人谩骂你时,你立即做出应激反应,就属于大脑在控制你的状态;而如果你先做出分析,然后做出反应,那么你在控制大脑的状态。
所以,到底谁来主宰你的人生,是你自己,还是你的大脑?
分清主仆很重要。
这也是回答上一章的问题,所有问题的发生不在于时间,而在于我们自己。
学会控制自己的大脑,遇到任何困境,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态度和生活方式,运用心智获得自我解放。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心态决定命运。
/ 何为心智? /
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和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维模式)
心智类似于开窍,顿悟,打破旧格式。
不论方向是否正确,心智一旦打开,就会不断积累,自我过滤,根深蒂固。
一点点积累,造成了人与人之间最终的天差地别。
这就是在慌乱那章节最后说的,一切都靠积累,打开心智,重新看待世界和自己,做大脑的主人。
/ 我的案例——学与不学 /
面对学习新事物,你会抱着怎样的思维去对待?
甲:实用主义?先弄清是什么东西,对我是否有用,再考虑是否学习?
乙:技多不压身?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所以决定先学习再说?
你曾因为拒绝学习某种知识而后悔遗憾过么?你曾因为无意中学了哪些知识而对后来的生活产生过积极影响么?
举个例子,我曾因为中断学习英语而后悔遗憾过,以至于对我现在的工作产生了影响。又如,我曾因为在大学坚持播音主持并自己撰稿,让我现在面对舞台主持游刃有余。
这两种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甲永远不会知道这门知识对他有什么用,直到有一天甲因为缺失这项知识而遇到困难时,但是甲不会改变的思维模式,因为这种拒绝的方式已经融入他的心智,就算再次面临选择,他依然会拒绝,而他的心智已经停止生长。
而乙,当年学习的经验现在已变成了心智的一部分,再遇到学习的机会,他仍然会去学习,而他的心智会不停生长。
因为你的积累,终有一天会让你的心智野蛮生长,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心智的开化,会让你对世界和自我有不断地新的认知。
积累养育心智,心智对抗大脑,当你开始运用心智开始分析问题时,你已开始走向人生赢家的道路,从容不迫。
可见,积累才是解决我们自身问题的根本核心。
摆脱自己的局限,需要心智的力量。
3 现实
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鲁迅
/ 速成绝无可能 /
上过各种速成班么?看过速成的书籍么?吃过减肥药么?玩过老虎机么?结果呢?什么心态?
无限的欲望,
想做的事情太多,
自我满意度不断降低。
什么时候你会感到自己很渺小?
无能为力的时候。
举例子,我想学舞蹈,想学弹琴,想学视频剪辑,想学好英语,想做好自己的订阅号,想去世界各地旅游,想做……,每样都涉猎一点点,当遇到困难阶段的时候,我没有足够的意志力坚持下去,导致全面崩盘,一无所获,巨大的失败感导致开始畏惧学习新知识,我变成了案例甲。
唯一出路:接受现实,承认不足,给自己时间,但不放弃。
/ 交换才是硬道理 /
如果对方有你没有的东西,你打算怎么获得?
我没有你有的东西,但我有可以跟你交换的东西,买也是一种交换。
很多人焦虑浮躁是因为他有的不多,想要的却很多。
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如果我没有可以跟你交换的东西怎么办?
那就用时间积累,积累多了,自然就有了,就有资本去交换你想要的。
心智成熟的人会先考虑我有什么,我需要脚踏实地通过哪些努力或手段来换到我想要的。
拿出一张纸,列出“你有的”和“你想要的”,然后重温这章节的主题思想,得出你自己该走的路。
4 现状
/ 完美永远不存在 /
你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么?或者说你是完美主义者么?你是否为了做成一件事情而准备很长时间?又或者为了做成一件事而拖延了很长时间?
例如,当你准备写篇文章时,是不是总觉得需要构思很久,要写得天衣无缝,没有瑕疵,但却迟迟不能下笔。
你以为这是追求完美,其实是你能力不够。
这种没有认清现实的真相往往很打击人信心,让人脆弱。
而另一种完美主义者,则知道自己做不到,所以给自己找借口而已。
以上两种都是实力配不上野心的表现。
而在他人眼中真正的完美主义者,其实只是有能力做到接近完美并为此一直努力。
举例子,最可怕的是比你聪明富有的人还比你更勤奋。
接受现实,努力改变。
你身边有比你聪明富有还比你更勤奋努力的人么?
/ 未知永远存在 /
你有刨根问底的习惯么?对于未知的领域,你是否心怀恐惧和焦虑?
例如,在一个新的工作领域,对于任何老手来说不是问题的问题,都可能成为让你窒息的压力。那么你会退却么?如果你没有后路可退,你该怎么办?
正视现实,承认自己不可能全知全晓,即使不懂,现阶段还是按照老手的方法去做就可以了,因为现在的不懂是因为你还没有到能懂的阶段。
举个例子,许多高级知识体系都是一章套一章的,比如前一章的知识要在学习完后一章后才能深入了解。所以无论工作还是学习都不要纠结,用后面得到的知识来解决前面的疑问。
简言之,当你无法在现阶段理解或解决的问题,先放一放,在未知中继续前进,让时间解决它。
如果你纠结焦虑,只会得出错误的判断,所以遇到未知的问题,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记下问题,继续前进。
举个例子,你是否会在某个时刻突然顿悟到一些道理,突然就有了解决方法,其实这不是时间的功劳,而是你没有因为未知而停止脚步,你一直在积累,一直在成长,所以时间到了让你有能力解决问题的时候了。
/ 现状无法马上摆脱 /
你满意现在的工作状态么?你是否一直心怀梦想?你是否因为目前的工作不是自己想要的而得过且过?
我想绝大多数人的答案是不满意,有梦想,得过且过。
为什么一开始就没能做想做的事?你为自己的梦想事业做了哪些准备?
我想大多数人觉得自己运气不好,但事实是运气是青睐有准备的人。积累不够,所以连门都摸不到,因为人们的梦想往往是高不可攀的。
“梦想”的时间越长,沉没成本就越高。很多人因为梦想而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终其一生郁郁不得志,摆脱不了现状。
为什么摆脱不了现状?
佛家讲“因果”,通俗的说法是你当前的状况都是过去五年乃至十年积累的结果,那么你未来的状况就是你现在积累的结果。
“梦想”是一个陷阱,你困在其中越久,越无法摆脱现实的状况。
怎样摆脱现状?
老一辈常说“干一行爱一行”,其实就是有什么做什么,做什么都做好。学会在现状中找乐趣,热爱生活,心无旁骛,给自己的生活形成良性循环,每天都进步。
真正快乐成功的人,都是想的少,做的多,做到最好,就是实现梦想。
5 与时间做朋友
/ 与时间做朋友 /
选择与努力哪个更重要?一辆在高速上的车,开的再快,如果方向错了,永远到不了目的地。
所以我们首先要选择做正确的事情。
怎样判断做的事情是否正确?唯一核心:看它是否现实?
举一个理论,有的人生来富贵,有的人生来贫穷,这个现实表明,世界上的资源从来都不是平均分配到每个人身上的,但绝大多数人都属于中等水平。
数学中的正态分布曲线很好的呈现了这种分布情况。
很多人都会把这种不均匀视为不公平,打着“公平正义”的旗号为所欲为,例如,王朝的更迭,农民起义都是觉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纵观历史,被推翻后建立的王朝依然不可能实现“公平”,因为资源有限是客观事实。
理解不难,接受现实却很难,有的人无法接受现实,于是逃避。
难以想象的是,历史上的名人,第欧根尼,卡尔马克思都选择了逃避。前者选择降低自己的欲望,无欲无求自然不用正视世界的不均,后者创造劳动价值论来解释自己的共产主义,但是事实上,100年后人类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物质依然分配不均。
很多人会认为也许再过100年,人类社会会实现均富,但别忘了,很少人能挺过100年。
西方经济学缘起亚当斯密的学说,经过后来人的补充,明确经济学的根本目的——研究“如何运用有限资源发挥最大作用”,也就是说现在开始认清现实并接受,我们才能开始研究“效用”问题,做真正正确的事情。
承认自己不完美,承认自己不是生来幸运,承认自己有很多弱点,承认自己能力不足,承认自己不接地气,虽然很难,但一个人心智的开启从来都是从认清自己认清现实开始。
所以以上每个章节的观点,你都要无条件接受!还要牢记!坚信不动摇!
一个能让你开启心智的方法,将你的念头记下来,然后对比这几个观点,看是否符合现实,因为人的惯性思维会不知不觉被一些实际上完全不现实的念头左右。所以,你要反复思考反省,这样你会越来越善于甄别实际并不现实的念头,进而摆脱它们的影响。
这就是“既勤奋又懒惰”的人群和那些做什么事都从容优雅的人的区别。
举个例子,很多姑娘会在被男友甩了后开始怀疑自己怀疑人生,甚至全面否定自己,也许这些否定真的是对方放弃你的原因,但是如果你只沉迷于伤感,那么等待你的永远都是失恋,如果不想再次失恋,唯一的办法就是正面失恋的原因,并反省自己,如何改变自己才能赢得美好的感情。
100%接受现实非常痛苦,尤其是承认自己不行失败的时候,但只要醒悟,就能如凤凰涅槃一样,浴火重生。
最需要管理的是你如何面对现实的心态。
时间是现实的人的朋友,是不现实的人的敌人。
思考
1. 你身边存在“懒惰又勤奋”的人吗?
2,你曾因为拒绝学过某种知识而后悔过吗?
《把时间当作朋友》李笑来告诉青少年,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
人们常说戒骄戒躁,小时候每到学期末的时候,老师给我的评语每次也都是这一句。可我却从未想过这两个的先后顺序。
看了李笑来老师的书《把时间当作朋友》,才知道原来它的顺序是错的。
李笑来老师在书中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首先要戒躁,然后才有机会戒骄。
的确,现在的社会很浮躁,每个人都被大量的信息弄得眼花缭乱,很多事情都变得比以前复杂困难,所以大家都焦虑不安,急于求成。
这种急躁的情绪使得人们很难沉下心来好好地去用心做一件事,就像猴子掰玉米一样,看到一个就觉得好,于是就去摘,可是再看到一个也觉得好,所以扔了前一个,又去摘。结果摘来摘去,最后什么也没得到。自然也就没什么可骄傲的了。
还记得我以前和一个老师学习副业赚钱课的时候,有很多学姐来找我和她们一起做项目,对我说她们的项目怎么怎么挣钱。
可我都拒绝了。虽然那个老师确实很厉害,我相信他确实赚了很多钱,但是那些学姐的项目我却不敢苟同。
因为我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过程,不可操之过急,不可急功近利。就像李笑来老师说的, 速成绝无可能。
所以,我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来,逐渐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认知。后来终于也挣到了一些钱。
虽然我挣得没有她们所谓的那么多,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能力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很多,心里非常踏实。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溪流无以成江河。
我从不相信快速减肥瘦身,快速通过考试之类的信息。
我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真正的实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完成每一个目标。
有道是,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
相信时间的力量,日积月累,终有所成。
就像我崇拜的一个老师那样,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坚持工匠精神,静心学习,始终如一。
「读书」《把时间当作朋友》
“你再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会去要饭。”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对于大部分中国孩子来说可能对上面的话都不陌生,在校园时,学习是压在我们头顶上的分数;长大后,分数又要决定我们的饭碗。因此,学习从来都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李笑来老师在他的 《把时间当作朋友》青少版 一书中,关于学习这件事给出了不同的解读。
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相信很多朋友都读过。但是你可能不知道这本书还有一本 青少年 的版本,《把时间当作朋友》青少版是 一本关于青少年重新认识时间、自我成长的书。
书中用大量生动的案例、幽默的语言讲述方法和道理,青少年只有在接受现实、认清自我的基础上, 开启自己的心智、提高思考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学会 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对于青少年来说,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这才是我们都可以做到的事情,也是值得每个人追求的事情, 终身成长、终身学习是青少年受益终身的学习理念。
1、 什么是心智
李敖曾在日记中写道:“ 一个人的伟大不凡能有进步,就在于他能从此路不通的失败中,杀出一条放弃故我的新路,能够变化他自己的气质、旧有的生活方式,咬牙冲向一个不复做此等人的蜕变生活。 ”
心智和智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智商是与生俱来的,而心智是要靠后天的积累才能拥有的结果。我们大多数人看上去拥有高智商,却不一定拥有正常的心智。
心智一旦被开启,很像我们平时打游戏时的通关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打开心智就会不断地自我过滤、自我积累,学习能力也会成百上千倍的增长起来。
2、 提高思考能力
从儿童成长到青少年,思考问题的能力也随之增长,只有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对开启我们的心智有所帮助。
什么是独立思考? 就是把从别人那里得知的结论,自己动脑重新演算一遍的过程,经过这个演算过程重新对结论的合理性给出自己的判断。
学习的本质就是掌握思考的能力,这也是校园中的青少年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
举个例子:老师们经常提到的“ 举一反三 ”就是一个典型的独立思考的过程。
老师讲解完一道题后,独立思考的同学会一通百通,随后掌握了这类题型的解法;可是不愿意独立思考的同学,结果只能是学一题只会一题。 不思考看起来简单,实质上他们是用天下最累的方法学习,而不自知。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随时面临着各种选择,而权威的存在不是让我们放弃思考,它只是我们思考和认识世界的辅助工具。
就像李笑来老师在书中说的那样:“ 我们在某些方面需要权威的同时,自己也要尽量成为某个方面的权威,这是每一个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
1、成长就是积累的过程
全世界公认的天才音乐家莫扎特在他6岁时写出人生第一部小步舞曲之前,他的父亲已经指导他练习钢琴长达3500个小时;
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米开朗基罗6岁就已经住进石匠家,开始了长达20年的学徒生涯。他曾说过:“ 如果人们知道我是多么努力地工作换来了我的成就,似乎也就没有什么了不起了 。”
曾拿过23枚游泳金牌的奥运会冠军菲尔普斯,7年的时间,2500多个日子,他一直都在坚持训练,只有5天没有下水。他说过:“如果你休息一天,实力就会倒退两天。”
这些事实都在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没有付出、没有积累,是不可能有回报的。就像你认真听课,积累知识,到考试的时候自然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一样。
所谓成长,就是一个不断交换、不断积累的过程。 每个人的起点可能会有高低,但是我们都要通过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才能收获我们想要的成功。
2、学习的成功来源于:坚持和学习方法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到街头去 观察、谛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料。
他在《大卫·科波菲 尔》中写下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在《双城记》中留下逼真的社会背景描写,都源于坚持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记录,从而成为英国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学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钟道隆先生坦率的说:“为了学习英语自己下的功夫是很大的。坚持每天听写20页A4纸,三年的时间听坏了9部收音标机、4部单放机、翻坏词典2本。”
由此可见,所有学习上的成就,都只依靠两件事情: 坚持和学习方法,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
坚持就是重复,重复就是大量时间的投入。
对于坚持而言,方法必竟是因人而宜的,可以说世界上不存在适用任何人的有效学习方法。你与其把时间投入到盲目的寻求学习方法上,不如马上开始行动,抓坚时间踏实学习,在这个坚持过程中不断去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别让寻找学习方法成为阻碍行动的借口,要知道, 立刻行动比什么都重要。
1、 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
学习是一种成长,就像我们吃饭长身体一样,学习知识能让我们的心智成长。
李笑来老师在书中从更广阔的维度谈论学习,给出了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 体验、试错、观察、阅读。
获取知识的初级阶段是通过五感的体验,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因此我们知道大海是广阔的,鸡翅是可口的等等;
比体验再高级一些的是试错,也就是说把我们的理论放在实践中去不断的打磨,在这个过程中修正;在试错的基础上,更高级的做法就是观察。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别人在试错过程中的结论,来判断下一步自己应该如何调整。
我们还拥有一种比体验、试错和观察,更全面获取知识的途径:阅读 。
《基督山伯爵》一书中大字不识的爱德蒙渴望自由,神甫却告诉他知识才是最宝贵的礼物。爱德蒙的重生从学习阅读开始,他开始独立思考,很快成为一个天马行空的人。
我们从小学到大学15年的时间里除了课本上的知识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大量阅读课外书藉继续拓展知识领域。
学富五车的李敖曾把漫长的求知过程分成四步: 第一步是发大宏愿,第二步是勉强去做,你三步是养成习惯,第四步是兴味盎然。
大多数人走到第二步就止步不前了,希望我们都能用打开心智的方法,层层打怪一样、稳扎稳打走到第四步。
2、 提高自学能力,比别人更快一步
按照中国的教育标准,我们都是在进入大学后才开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李笑来老师在书中建议 青少年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必须养成自主安排学习生活的习惯,也很有必要习得自学的技能。
文字是人类积累知识、经验共享的重要手段, 自学能力的基础是阅读理解能力。
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也要脱离舒适区,读那些需要费脑力思考的书,能增强我们的阅读和存储信息能力,拥有了融会贯通的能力,自学能力也就水到渠成。
写作是提高自学能力的另外一个重要技能。 这里所说的写作不是我们教育意义上的文学和语文,文字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传递信息、积累经验、共享知识等,对大多数青少年来说后者的作用将受益终身。
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转化了真正价值的根本。 举个例子,很多人平时学习英语却从来不用,只背单词却从来不读英语文章,也从来不去尝试自己写英语句子。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是掌握几千个基础词汇,就要去应用起来,比如阅读英文的原版书藉等。
未来属于终身学习者。 认真的去磨练和提升自己的自学能力,你不仅能成为一位非常优秀的学生,在不久的将来你也会成为一名适应未来世界需求的综合性人才。
结语:
日本青春励志**《垫底辣妹》中讲述的是主人公沙耶加通过自己的努力,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实现了差生到优生的逆袭。在无数次的模拟考试打击中,她都坚持了下来,最终考取了名牌大学。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 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重要的是你必须现在就开始。 永远不要再问自己什么时候开始才好,因为答案只有一个:现在。
**《中国合伙人》里有一句话:“掉在水里你不会淹死,待在水里你也会淹死,你只有游,不停地往前游。”
如果曾经年少的你,因为《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成就了你的梦想;那么如今已经为人父母的你,请将这本书继续传递下去 :让它帮助你的孩子开启心智,收获闪亮的人生!
把时间当做朋友第三章读后感
从今天起,会开设“读书”专栏,每篇会分几个部分:作者简介、书简介、金句。如果特别有感慨,还会加入读后感部分。
如果正好你也看过这本书,欢迎在留言区一起讨论。优质评论会上墙,择优赠送贝。
所以,2019,我们一起读书吧!
2018年最火的一段录音,就是李笑来的“韭菜论”了。现在去百度“李笑来录音”还能找到若干文章。不吹不黑,摘几句:
1)你要想办法成为有流量的人,然后善用自己的流量。
2)你要成为有技术团队的人。
3)有共识也会产生价值。
除了这段录音,他本人其实一直是个力争第一的人。这种人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他超强的学习能力,所以看看这种人在想什么也是有意思的。
李笑来的标签已经撤下了“比特币中国首富”,现在最大的标签就是畅销书作家,其中一本就是这个《把时间当作朋友》。
这本书最早是他的一些心得分享,后来才集结成册,所以并不是一本结构特别严谨的书。
标题虽然是讨论“时间”,内容更多的是作者对很多问题的个人见解。人的思想总会从其文字中不经意表露,更不用说一整本书。一个人平时说什么只是表象,其本质还是反应了这个人的行为模式。如果你只是想知道李笑来平时都在想什么,可以买来看看。
单纯从写作角度,这本书可读性还是比较高。我说的“ 可读性 ”,只有一个标准,就是“ 能读得下去 ”。每个章节都像跟你聊天,讲个小故事,所以不枯燥。每个小故事带一个小观点,让人容易接受。有时候也会设置很多场景,代入感极强。这些都是值得学习的写作技巧。
如果你是想寻求时间管理方法,不如直接去买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关于这本书怎么用,思源有篇文章,介绍得很详细。复盘结果要比记录过程更重要。推荐这篇:
只要1年,你也可以“看见”时间——我的时间统计践行史
大琦推荐NO. 35
那一地银杏叶
银杏叶我每年也会看到,这位作者能从一地银杏叶写出这么一篇,我还是很佩服。真切地感受生活,静听花开的声音,这类作者,一定是能享受内心宁静的人。
作者简介:大琦,正经思考,不正经写文。用美食和文字,温暖胃和心。
一不小心写了这么多:
深度正经文
钻总榜第二,我到底是怎么想的
你缺少的不是文采,是“选题意识”
关于写作
从刘震云戏弄王朔说起
《遇人不熟》的写作复盘
名家谈写作之鲁迅篇
名家谈写作之村上春树篇1
正经不严肃
一招教你获得简单放松的人际关系
钻购买小攻略及第一次推荐
跟天才共事是什么感觉
助消化文
我以前叫“大琦有书”
两天涨粉1300,我惊呆了
人物
林青霞:如果爱,请深爱
赵白石:那年花开月正圆
文艺青年大琦
「小说」遇人不熟 -上
「小说」遇人不熟 -下
「小说」你是不是我要找的人?
情诗系列(苦恋篇)
情诗系列(失恋篇)
情诗系列(完结篇)
还想看啥跟我说
“做正确的事,和把事做正确”——读《把时间当作朋友》有感[2]
1.估算时间
错误估算任务所需时间,是最常见,也是最致命的错误。我就经常犯这个错误,半年前学英语,学一个多月就放弃了,现在想想就是没有正确看待学英语这件事,哪是一两个月就能学会的,那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为什么总是错误估算完成任务需要的时间?书上给出答案:因为大多数人在执行任务之前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步骤,那就是分辨任务的属性——它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如果是熟悉的你很清楚的了解该任务的每一个环节,知道应该如何拆解任务,怎样分配拆解出来的子任务,每一个任务有多少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需要耗费多长时间,那些步骤需要格外小心…在这种情况下,正确估算完成任务需要的时候是很容易的。
然而,有些任务是你所陌生的,那么在执行过程中就必然会遭遇各种即所谓的“意外”。其实他们根本不是意外,只不过是因为你对任务不熟悉,他们才成为了“意外”。实际上,这些意外是任何完成该任务的人都必然会经历的事情。只有完整的执行一次任务,该任务的属性由“陌生”变为“熟悉”之后,才有可能顺利解决这些“意外”。
对学习来说,任务“陌生”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学习本身是一个探索未知的过程。完成学习任务常常需要花费比我们想象中多得多的时间,从陌生到熟悉这个过程无法逾越。
要想提高估算时间的能力,就要从现在开始养成习惯: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再据此估算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通常情况下,“反正比一般人想得长多了”倒是一个屡试不爽的假设。
2.及时行动
接受任务之后,什么时候开始?答案是现在就开始。所谓做事拖延,不是拖延着做事,而是拖延着不开始做事。就我而言,我也有严重的拖延,本质原因:一是怕自己就算做了也没做好,这对我就是个天大的打击,由于害怕这个打击出现索性就不做。(我怎么这么脆弱)二是好逸恶劳总想休息,总想做些能立刻满足大脑的事情,也就是本我太强大,管不住自己。
就像书上说的有时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依然没能解决问题,却眼见别人轻松过关。这确实令人气馁。不过这也是人生的常态(佩服,作者看的好开)。在任何一个特定领域,总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表现更好,费力更少。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有4个字颇具道理并且值得相信——勤能补拙。不过这4个字的前提是“接受现实”,否则,这4个字发挥不了任何实际作用。
所有做对做好的人都是一路磕磕绊绊走过来的,这就是生活常态。
3.直面困难
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是:回避困难。任何一个任务都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即相对简单的部分和相对困难的部分。合理的时间应该是这样的:迅速做完简单的部分,把节约出来的时间放在困难部分的处理上。然而很多人会下意识地回避困难,于是乎,他们的时间安排是这样的:用几乎全部时间处理简单的部分,至于困难的部分,干脆“掩耳盗铃”,视而不见,暗地里希望困难自动消失……
这样的行为与做事的动机有关。人做事的动机往往来自两个截然相反的原因,奖励与惩罚,人都喜欢被奖励,讨厌被惩罚。从最浅层上看,尽力做能够获得奖励的事情显然是划算的,回避做可能招致惩罚的事情显然是合理的。然而,从另一个层面看,接受惩罚往往是积累经验的起点,甚至是唯一的起点。这就是俗话所说的“吃一堑长一智”。很多时候,为了能够“长一智”,必须先 “吃一堑”。
很多人实际上根本不知道自己所谓的“喜欢做某事”很可能只是因为那件事情相对简单,容易获得奖励而已。拖延的人也并非不做事,不努力,他们会花很长时间去做事,但做的只是简单的事。他们每次回避困难的时候,都不是故意的,并且往往已经给自己找了恰当的借口。这借口太强大、 太有力,以至他们真诚地相信:“我喜欢做有创意的事情,而现在手上的这些事情太枯燥,我确实提不起兴趣…”
如果不能控制这种逃避的倾向,再多再好的任务管理技巧都是无效的,因为任务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通常因为重要而困难,也因为困难而重要)永远无法完成。所谓效率,是在任务完成之后才能够衡量的。对逃避困难的人来说,因为没有完整地完成任务,所以他们无论花了多长时间,也都没有效率(相当于分子为零)。
所有真正踏实做事的人都知道,任何任务的绝大部分都是枯燥而又无趣的,所谓的有创意的部分,可能连1%都不到。
《把时间当作朋友》全书总结:
我有个朋友叫做时间。她跟我真可算作两小无猜,默默陪了二十多年我才开始真正认识她。她原本没有面孔,却因为我总是用文字为她拍照,而因此可以时常伴我左右。她原本无情,我却可以把她当作朋友,因为她曾经让我明白,后来也总是经常证明,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我付出耐心,她就会陪我甚至帮我等到结果,并从来都将之如实交付与我,从未令我失望。
如果竟然有机会与时间做朋友,也确实有与时间做朋友的愿望,又有什么理由不去耐心地了解关于时间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运气。我也一样。我的好运之一是竟然在差不多5年前的某一天在网上闲逛的时候看到了一本书,名字是《奇特的一生》,作者格拉宁,1974年第一次出版。
柳比歇夫的日志,是“事件- 时间日志”(Event- time Log),是一种基于过程的记录,它有一个巨大的好处——遇到结果不好的时候,更容易找到缘由。
大约两个星期不到的时间里,我马上体会到了这种新的记录方法的另外一个巨大好处:它会使你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确。每个人都感觉“时间越来越快”,而这样的感觉会使我们产生很多不必要的焦虑。这种基于过程的“事件- 时间日志”记录可以调整我对时间的感觉,在估算任何工作量的时候,都更容易确定“真正现实可行的目标”。又恰恰因此总是基本上可以达成目标,于是,基本上可以算是“战胜了焦虑。
《奇特的一生》中关于柳比歇夫的独创时间管理方法——“事件时间日志”,我本人一经使用就爱不释手,相见恨晚。我总认为有些方法是可以成为意志力的帮手的,它可以帮你在不使用意志力的情况下就实现更好的自控,或者让原先困难的事情变得简单。柳比歇夫的“事件时间日志”就是这种方法。使用这种时间管理方法看似很麻烦,很难模仿,其实是很容易坚持的。因为一旦你使用它,你会发现自己能力提高了,每一天生活得更充实了,浪费的时间更少了,然而却没有更辛苦。因此你会爱上这种方法,根本不需要严格控制自己就可以实施。至少我的感觉是这样的,大家可以多尝试一下。
正是因为有了时间作为朋友,我才可能仅仅运用心智就有机会获得解放。既然“管理时间”是不可能的,那么解决方法就只能是:想尽一切办法真正了解自己,真正了解时间、精确地感知时间;而后再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以及自己的行为与时间“合拍”,就是我的说法——“与时间做朋友”。
如何做到仅用心智就有机会获得解放?
想要获得成功,就要“与时间做朋友”,要长时间的努力积累。而且一旦长时间努力就一定可以积累到成功,因此不再焦虑。这也就是通过心智获得解放的方法。
又该如何“与时间做朋友”呢?
了解自己,了解时间,知道自己在特定时间能做多少任务,对计划任务完成的时间估计得恰到好处。避免过分乐观,尽量真实的了解成功需要的时间,用耐心和努力让自己的计划与真正所需的时间合拍。因为对时间有了精确感知,因为明白时间可以帮我们等到成功,而且从不会令我们失望,所以人生不再焦虑,这就是“与时间做朋友”吧。
制作时间预算
接下来,我将假定你已经养成了第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天记录你的时间开销。如果你已经养成了这个习惯,那么,第二个良好的习惯就几乎是自然而然、合情合理的了。这个良好的习惯是:每天制作你的时间预算。在开始一天的活动之前,花费15 至30 分钟仔细制作你当天的时间预算,把你今天需要做的事情罗列出来。
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字典里说,所谓的成功就是达成预期目标。
对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讲,证明我的目标现实可行的方法比较简单:a.已经有人做到了;b.我与那人没有太大的差距。然而,就这么两个简单的衡量标准,也需要多少做些说明。“已经有人做到了”,并不一定就能说明我也能做到。我还要想他在多长时间做到的?通过什么方式做到的?我和他的区别究竟在什么地方?哪些是我确实根本无法超越的?我的相对优势在哪里?我有没有可能通过一些方式弥补我的相对缺陷?也许还要问更多的问题,才能够确定我的目标确实是现实并且可行的。
时间的浪费,往往是因为a.目标不现实或者目前暂时尚不可行;b.为了达到目标而制定的实施策略有误。所以,为了不浪费时间,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要先仔细审视这两个条件。总是有人告诫我们凡事儿应该“三思而后行”,却很少有人告诉我们到底应该把什么东西思考起码三遍?我的经验是,行动之前,反复思考——要远远多于仅仅三遍——上述两个条件会大大减少时间的浪费。
时间的力量
所有的成功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先花上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锁定一个方向或者目标。确定它是现实的、可行的之后,运用心智的力量在这个方向上再投入更多的时间,再更多一点的时间。把时间当作朋友,一路前行。当时间陪伴你足够久的时候,你的耐心就能从它那里得到回报。
一个人在某方面的能力究竟有多大,几乎直接取决于此人能在那方面提前多久进行过准备。很少有人真正提前足够的时间去做准备。
如果想要积累更多的财富,需要一生的勤奋和节俭,即一生的开源和节流,等于与时间做了一辈子的朋友,而他的孩子也既勤奋又节俭,那么可以积累更多的财富。
比别人更早一些开始准备,早一点,再早一点。想想吧,有些人可以提前一两辈子开始准备一件事情。越早一点,你与时间这个朋友之间就会变得越亲密;与你更加亲密的这个朋友会让你的每一天都多那么一点点从容;而一点点从容,会让你爱上时间这个伙伴。
懒惰,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做任何事情。短视,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去展望未来。草率,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认真地调查研究。肤浅,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深入思考。夜郎自大,是因为缺乏耐心而拒绝观察外面的世界。而所有的成见与偏见,都是因为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分辨每个个体的特征,而宁愿用粗暴简单的分类方法替代思考。
“越早醒悟越好”。更早的时候,我们已经讨论过人们之间心智能力的差异,究竟会带来怎样的人生差异,时间质量差异——只有这四个字来修饰才是准确的:“难以估量”。
当我们真正运用心智的力量认真而又正确地反思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所有的尴尬时,最终会发现其中的大多数肯定是因为过去曾经做错过什么,或有意,或无意。那么,为了将来的正确,我们今天就要做到尽量不出错。今天任何一个小错误,都有可能在将来被无穷地放大。这样的认知,几乎会改变我们的一切。
如若重生,就可以恰当运用心智与时间作朋友,与他一起用耐心打造新的人生。
越早醒悟越好。
1.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
2.深信积累的力量,时间就是你的朋友。一切都靠积累,一切都可提前准备,越早醒悟越好。
3.接受现实是最优策略。几乎一切愚蠢的行为都来自否定现实、逃避现实。
4.每天记录时间开销。每天制订时间预算。
5.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依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6.获取知识的手段:体验、试错、观察。
更进一步的手段是阅读和正确的思考。
7.导致人们犯下逻辑错误的最重要的原因只有两个:概念不清和拒绝接受不确定性。
8.倾听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余的脑力处理两个方向的信息:“回顾”与“预期”。
好了,今天关于《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
上一篇:一年级数学分类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