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50篇

zmhk 2024-05-31 人已围观

简介小学数学优秀教案50篇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小学数学优秀教案50篇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呈现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小学一年级数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50篇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小学数学优秀教案50篇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呈现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3篇

2.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3篇)

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

4.小学数学教案

5.小学数学教案详案模板范文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50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3篇

        #一年级# 导语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大的自信。而且对于教案不仅仅是学校考核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的教师,他会在教案中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52~5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对物体进行整理分类。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与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按一定标准来分类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标准来分类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激思:

        师: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房间吗?谁是自己整理的请举手。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整理的效果如何?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也有自己的房间,想不想去看看?

        这是淘气的房间,这是笑笑的房间,你想说点什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帮淘气整理房间。

        二、启思

        1、都说笑笑笑房间整齐,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整理的?学习她的好方法来帮淘气整理好吗?生:好!

        2、看看笑笑房间里都有些什么?这么多东西,她是如何摆放的?

        3、你知道她为什么把球和玩具熊放在一起吗?仔细想想他们是干什么用的?(引出三类:服装类、学习用品类、玩具类)

        4、我们看到笑笑是把有相同用途的物品一类一类来摆放的,分成了“玩具类”“学习用品类”“服装类”。这就是:分类。

        三、展思

        1、再来看看淘气的`房间,看来淘气像你们大多数人一样还不会整理自己的物品。今天老师把淘气房间的一些物品带到了课堂上,来看看这是什么?应该放在哪一类?为什么放在这一类?

        例如:这个是铅笔,学习用的,所以放在学习用品类。

        2、看看这是什么?应放在哪一类?为什么放在这一类?

        (袜子、玩具熊……)

        师:现在淘气房间的其余物品都在你们手上了,拿到物品的同学请你想一想,你要把它贴在哪一类?为什么贴在这一类?准备好了来站队,把这些物品在黑板上分类贴好。

        5、我们来看看淘气的房间中每一类都有哪些物品?(生读)

        6、经过你们的整理,看看淘气的房间变成什么样了?

        7、淘气要用铅笔该去哪一类找?玩具小汽车呢?

        8、淘气的妈妈又买来了故事书,放在哪一类?为什么?

        9、冬天来了,妈妈给淘气买了一条围巾,应该放在哪一类?为什么?

        10、现在你觉得分类有什么好处?

        四、促思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分类也有许多分类,我们一起来看看(欣赏生活中的分类)

        五、拓思

        1、今天学习了分类,帮淘气整理了房间,你收获大吗?敢不敢接受挑战?

        2、那就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阳光之旅吧!

        (1)一缕阳光:

        你能按照会飞和不会飞来给下列动物分类吗?

        (2)光芒闪耀:

        小组合作:你能给下列物品分类吗?温馨提示:

        1、拿出学习袋里的学具,小组内说一说都有哪物品?

        2、小组讨论,你想怎样给他们分类?说说你的理由。

        (3)潜能无限:

        请你给下列图形分类。(形状,颜色、大小)

        篇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68页主题图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化。

        2、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3、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尤其是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则。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堂练习本、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现晋江市少儿图书馆照片,简介图书馆,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观察交流,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观察图,了解数学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全班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

        2、探索算理,体会多样化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一共有几本?

        指名列出算式:28+4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写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全班交流算法

        方法一:摆小棒

        方法二:拨计数器

        方法三:8+4=12  20+12=32

        方法四:28+2=30  30+2=32

        方法五:列竖式(指名学生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4)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方法一、二比较直观,但需要借助实物;后三种方法比较简便。

        三、选择算法,巩固应用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几本?

        2、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咪咪学院》一共有几本?

        要求学生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集体订正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用竖式算一算

        58+7=  5+32=  38+6=  8+27=

        四、自我评价,课堂小结

        篇三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的产生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以儿童乐园游玩作引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索兴趣的维持

        1、初步感知

        (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切体验教师的可亲,课堂的可爱]。

        2、数数交流

        (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3、总结方法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习

        (1)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5、点子图表示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说)

        探索:什么物体的个数用7个点子表示?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10个点子表示什么?

        三、寓教于乐兴趣的体验

        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找找数娃娃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

        练练点子表示数(课前创设好特定场景)

        1位白雪公主、2条手帕、3个蘑茹、4朵花、5只篮子、6个苹果、7个小矮人、8只茶杯、9只梨、10只小碗。

        [童话般的美丽场景,学生喜爱的童话人物,学得生动,练得有味]。

        四、总结提升兴趣的延伸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自由谈论。

        [第一节数学课,学习目的教育很有必要。用交朋友作比喻教育学生爱学数学,愿学数学,想学数学。达到延伸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兴趣的目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3篇)

        #一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的产生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以儿童乐园游玩作引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索兴趣的维持

        1、初步感知

        (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切体验教师的可亲,课堂的可爱]。

        2、数数交流

        (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3、总结方法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习

        (1)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5、点子图表示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说)

        探索:什么物体的个数用7个点子表示?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10个点子表示什么?

        三、寓教于乐?兴趣的体验

        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找找数娃娃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

        练练点子表示数(课前创设好特定场景)

        1位白雪公主、2条手帕、3个蘑茹、4朵花、5只篮子、6个苹果、7个小矮人、8只茶杯、9只梨、10只小碗。

        [童话般的美丽场景,学生喜爱的童话人物,学得生动,练得有味]。

        四、总结提升?兴趣的延伸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自由谈论。

        篇二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此时正是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刻,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指导家长,共同让孩子们慢慢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

        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海底世界——数数

        1、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2、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3、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4、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空间与图形:

        1、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2、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

        统计与概率:

        1、妈妈的小帮手——分类和比较

        2、我换牙了——统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

        教材生活性强,生动有趣。

        四、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识。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5、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6、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7、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

        8、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20以内加减法及应用。

        2、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难点:

        1、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2、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六、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篇三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第21页第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

        #一年级# 导语一份优秀的教案需要教师提前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提前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反应进行预想;还需要教师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进行一定的分析,对授课内容进行一定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教案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其"引导者"和"先行者"的作用。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数一数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重点:了解学校生活

        难点:数数活动

        教学准备:2-3页的教学挂图,1-10数字卡一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你们会从1数到10吗?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看图数数。

        二、激发兴趣。

        1、出示教科书2-3页彩图。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2、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用数字几表示。

        (2)生答有一面国旗,一位老师可以用数字“1”表示。

        3、认读1-10各数。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

        4、数教室里的实物。这幅图上有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三、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红旗呀,花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

        四、请用火柴棒从1摆到10。

        五、作业:开心数数

        篇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巩固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弄懂算理,并提高联系的速度。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重点

        能快速地计算出20以内的。退位减法。

        难点

        能根据已知的一个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一、归纳整理,形成系统。

        1、师: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习了20以内不退位减法,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的计算能力。出示练习四第3题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向学生提问。

        (学生高兴紧张地回答老师所出示意的计算题。)

        师:同学门刚才表现得很好,现在老师和你们做一个游戏。

        2、出示练习四第5题:请两队同学上台分别拿着算式卡片和得数卡片。然后请同学们把算式卡片与正确的得数排在一起。

        (学生高兴的做游戏。)

        二、巩固练习。

        1、出示练习四第4题挂图:师:大家看这幅图,你们知道了什么?哪位同学能把这道题的题意说一下呢?

        (学生思考做题)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你们会做吗?

        2、A:出示练习四第7题:师:大家从这幅图中知道什么?

        (学生说意图)

        B:分组讨论: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说想法)

        C:你们能提出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

        D:你们能根据刚才所提的问题算出得数吗?

        (学生算得数)

        三、拓展思维。

        出示练习四第6题,师:谁能把这道题的题意说一下呢?

        (学生说题意)

        师:你们说得很好,现在我们来比赛一下,看谁做得又快又正确。

        (学生比赛做题)

        四、练习小结

        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们有哪些收获?

        篇三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

        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

        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

        (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

        (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

        ?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

        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找朋友(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6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平时学过的图形。

        2、发展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认识、辨认各种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拼图。

        教学过程:

        一、借助七巧板,认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七巧板,讲解,这叫做七巧板。

        2、5号图是什么形?————号图是三角形。

        3、3号图是平行四边形

        4、说说七巧板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5、这些图形中有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哪些图形比较大,哪些图形比较小,哪两个图形一样大?

        二、拼一拼

        1、剪下附业页中的七巧板,完成七巧板的制作。

        2、引导学生进行拼图。

        (1)拼出正方形

        (2)拼出三角形

        3、你还能有不同的拼法吗?

        三、练一练

        1、拼出书中图形,想一想这些图形像什么?

        2、讲“守株待兔”的故事,并拼一拼。

        3、你还能拼出哪些有趣的图形。

        四、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有趣吗?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图形游戏,它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6篇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42页例1例2,试一试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具准备:

        12根小棒、8个圆片、学案、课件等。

        教学重点:

        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秋天到了,沉甸甸的果实挂在枝头,动物王国里可热闹啦!让我们跟着乐乐一家去郊游吧!

        午餐时间,懂事的乐乐主动帮妈妈洗桃。他洗了6个桃,打算放在2个盘子里。你们猜乐乐会怎么放呢?

        师:不着急,先请你们和同桌讨论讨论,看看谁想的分法多?

        三种不同的分法。(并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表达)

        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两份都是3个

        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1个,另一份5个

        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2个,另一份4个

        师:大家给出了三种分法,你们最喜欢哪种?(我猜测,喜欢平均分的最多)

        师:奇怪了,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第一种呢?

        (这样公平、两盘同样多、都是3个、不多也不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添补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师:像这样的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师:(指着另外两种分法,问:那这两种是平均分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每份分得不一样多。(找两个学生回答)

        师:也就是平均分必须要求每份分得怎么样?(同样多)教师在同样多的下面划上着重号。

        生齐读2遍: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师:那刚才6个桃子我们是怎么平均分的?(每份分3个)

        教学案例《认识平均分》教学案例《认识平均分》我们把这3个桃作为一份,圈起来,放在一个盘子里。(师每三个磁铁外面加一个圈○○○○○○)

        师:乐乐的爷爷想给他出了个问题,6个桃子既然能平均分放到2个盘子里,还可以平均分放到几个盘子里呢?(课件出示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6篇3

教学目标:

        1、明白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能够正确辨别物体的方向。

        3、能够利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4、通过学习东南西北的知识来感受我们祖国的地大物博,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辨别物体的方向。

        2、利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教学难点:

        1、建立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东南西北的知识来为生活服务,特别是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参照物的方向的体会。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卡片,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判断方向的物体。

教学设计:

        一、活动引入

        1、学生根据老师口令做动作。

        2、提问引入,提示课题。

        二、初步感受东、南、西、北的相对位置

        1、为学生分组并命名:东方队,南方队,西方队,北方队,中心队。

        2、说一说:中心队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队?

        3、说一说:四周各队的对面各是什么队?体会北方队与南队,东方队与西方队是相对的。

        三、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

        1、观察地图,认识方向标。

        2、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海南,西藏,上海四个地方,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

        3、 小结: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活动记忆。

        四、闯关大行动

        第一关:“五岳”命名我能行!

        第二关:东、南、西、北我能辨!

        第三关:灵活运用我最棒!

        第四关:智慧生活我能行!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6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和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2.认识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感知量物体可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请把盒子打开,拿出来相互看一看,并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打开盒子观察并进行交流)

        1.用学具量同样长的边。

        教师请学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物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物体的长。

        (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测量结果,同时用多媒体显示测量结果)

        师:难道你们数学书的短边不一样长吗?请动手比一比。

        (学生相互动手比数学课本并回答“一样长”)

        师:一样长的边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量书时用的东西有的长,有的短。

        师:如果都用同样长的工具来测量,结果会怎样呢?请小组再用正方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小正方体的长呢?

        (学生动手操作并分小组汇报,使学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样的物体量书的短边,得到的结果相同。)

        2.用学具量长度不同的边。

        (电脑出示数学课本和文具盒这两幅图,并演示用曲别针测量书的短边,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边。)

        测量后教师问发现了什么(小刀比曲别针长,文具盒的边比书的边也长)。

        师:如果把小刀换成曲别针,让我们来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多媒体演示用曲别针量文具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文具盒的长度比书的短边多用了6个曲别针。)

        小结:我们通过动手实践和观察,知道了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

        3.实践活动。

        (1)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

        (学生都用新铅笔量所想量的物体的长,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几人合作,最后相互交流并汇报测量结果。)

        (3)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

        (多媒体显示题目内容,说明题意,让学生估算,电脑验证。)

        二、知道量物体的长度也可以用尺子来量

        1.认识尺子。

        师:刚才我们用铅笔来测量物体时,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烦呀。用什么去量比较方便呢?(尺子)

        教师请学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发现什么(数字、刻度线、cm),教师介绍刻度线和“cm”;并向学生说明“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认识1厘米有多长。

        (电脑演示从0到1中间的长是1厘米)

        师: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中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小组活动)

        (2)感知厘米有多长。

        ①测量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长。

        ②感知1厘米有多长(教师带领学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正方体,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诉学生拇指与食指中间的`空隙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把它记在脑子里)。

        ③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④睁开眼睛比画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

        (3)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

        ①举例(电脑出示图钉,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演示它的长度是1厘米)。

        ②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

        (自由活动,可以用尺子量,也可以目测)

        ③汇报交流。

        3.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

        师:请同学们拿出**纸条,试着量一量它的长是几厘米。

        (动手测量之后,让学生在展台上演示,并说出测量的方法。同时教师提醒学生,在测量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再量一遍**纸条的长。

        三、课堂总结

        1.指导学生看书。

        2.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先让学生总结,教师最后进行归纳)

        (1)要知道物体的长,可以用相同的物体量。

        (2)要知道物体的长,可以用尺子量。

        (3)用尺子量物体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四、巩固练习

        1.进一步掌握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处理课本练习一(第6页)第1题。

        2.通过学生用长度单位(厘米)量物体的实践活动,来体验用厘米量物体的过程。处理课本练习一(第6页)第2~3题。

        (学生自己量,之后同桌互查,小组交流)

        五、结束语

        师: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短边有多长。

        (学生测量后汇报)

        师:数学的短边长是14厘米多一点,到底多多少呢?这要用到另外一个长度单位,咱们以后再学。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6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混合运算题。

        3、引导学生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5、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参与意识,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创设小熊购物这个问题情境,通过学生帮助小熊计算买食品花了多少钱,引出混合运算的教学,其中包括乘加与乘减的运算。

        教学时,教师应注意要让学生自己探索出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千万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出来。另外,在计算过程中要让学生之间进行不同算法的交流,以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辽源市第一实验小学教学条件、师资条件比较先进,学生的素质相对来说也比较高。特别是,我们班的学生经历了近两年的课改实验,由于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现在数学课上已形成了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提问、敢于创新的局面。但由于学生年龄偏小,缺少生活经验,所以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创设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课堂实录

        为了吸引学生学习,我将教材中虚拟的小熊购物情境设计为真实的买水果情境,课前布置学生去水果超市调查各种水果的价格。结合学生的调查,我在课上出示有代表性的水果及其价格,然后,师生间进行真实的购买。通过买水果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而且还增长了实践经验。

        教学中,我设计了猜一猜活动。先出示购买水果所列的混合算式,让学生根据该算式猜出是怎么买的水果。让学生经历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混合运算知识的理解。

        最后,我还设计了一道让学生设计春游购物预算方案的综合实践的课外延伸题,以加强学生应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整节课,我都竭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可参与、可探究,贴近生活,富有童趣的数学活动空间。

        (一)为水果贴价格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带来了一些水果,大家看,都是什么?

        生:香蕉、苹果、金橘

        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到超市对各种水果的价格做了一次调查,现在我就要根据同学们的调查为水果贴价格。

        (师在一个货架上为水果贴价格,单位按每千克计算。)

        苹果2元香蕉3元金橘4元橙子5元香瓜7元草莓8元

        (二)买水果

        1、教学乘加混合题

        师:价格标好了,同学们,下面我们要玩一个买水果的游戏。

        (生很高兴。)

        师:现在你就是一名顾客,我就是水果店的老板。我的小顾客们,你们想买点什么?

        生:3千克苹果;4千克金橘

        师:如果你要买两种水果的话,你想怎么买?

        生:我想买3千克苹果,1千克香瓜。

        师:他应付给我多少钱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生动笔计算。)

        师:现在我们进行小组交流,说说你刚才是怎么算出来的。

        (小组交流。)

        师:现在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全班同学进行汇报。

        生1:我是这么算的:23=6(元),6+7=13(元)。我先算出了3千克苹果的价钱是6元,再用6元加上7元,就是苹果和香瓜一共的价钱。

        生2:我列的算式是23+7。我把生1的两个算式合起来成为一个算式来计算,这样简单些,结果也是13元。

        师:大家观察23+7这个算式,这是把刚才那个同学的两个算式合起来的,叫综合算式。这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应该先算谁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观察思考。)

        生3:应该先算乘法,因为这样是先算出了3千克苹果的价钱,然后再加1千克香瓜的价钱,就是它们一共的价钱了。要先算加法就讲不出道理了。

        生4:老师,我知道没有括号的算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所以这道题应该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师:他们俩说得都对,这道题我们只有先算3千克苹果的价钱才能知道两种水果一共多少钱。所以像这样有乘又有加的题,我们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要求两种水果一共多少钱,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5:我的计算方法是7+23,我把香瓜的价钱放前面,也可以算出两种水果一共多少钱。

        生6:老师,我是口算的,两种水果一共是13元。

        师:大家用的方法真多,都可以算出两种水果的价钱。

        2、教学乘减混合式题

        师:我们继续来玩买水果的游戏,假如你有20元钱,买了4千克香蕉,我应该找给你多少钱呢?这个问题请同桌合作解决,并把算式列在练习本上。

        (同桌间讨论并解决此问题。)

        师:哪一桌想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1:我们先计算出4千克香蕉的价钱,列式是34=12元,然后用20减12等于8元,你应该找回8元钱。

        生2:我们列的是综合算式20-34,你要找给我们8元。

        师:我们在计算20-34这个算式时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你能说明原因吗?

        生3:我们应该先算乘法、后算减法,因为,先算出4千克香蕉要用多少钱,才能算出找回多少钱。

        生4:应该先算乘法、后算减法,算出香蕉的价钱,再用一共的20元钱减去香蕉的价钱,剩下的就是找回的价钱了。

        3、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混合运算。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有没有发现混合运算时,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呢?

        生:(齐答)先算乘法、后算加减。

        4、提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能提出混合运算的问题吗?

        生1:我买2千克草莓、1千克香瓜,需要多少钱?

        (生在练习本上做,并作答:28+7=23(元)。)

        生2:妈妈买了4千克橙子、1千克金橘,要花多少钱?

        生3:我是这样算的:45+4=24(元)。

        生4:老师有30元钱,买了3斤香瓜,还剩多少钱?

        生5:我列的算式是30-37还剩9元。

        (三)猜一猜

        师:现在我们换个玩法。我当顾客,我来买东西,但是我先不告诉大家我是怎么买的。我要请大家看我列的算式,猜猜我买了哪些水果。我列的算式是:23+8,25-27。

        师:下面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我是怎么买的水果。讨论的时候小组里的每个人都要积极地参与,踊跃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且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23+8这个算式。)

        生1:我们小组认为,老师买了2千克香蕉和1千克草莓。

        生2:我们小组认为,老师买了3千克苹果和1千克草莓。

        生3:我们小组还有一个猜法,就是老师买了3千克苹果、1千克香蕉和1千克橙子。

        (观察25-27。)

        生4:我们猜老师拿25元钱买了2千克香瓜,还剩11元钱或者用25元钱买了7千克苹果,我们猜的对吗?

        师:从算式上看同学们猜的答案都可以算对,现在我宣布我实际购买的答案。我买了2千克香蕉和1千克草莓,我还用25元钱买了2千克香瓜,你们谁猜对了?

        (一部分学生因猜中而欢呼。)

        四)指导学生看书、质疑

        师:我们这节课学的买水果就是课本中小熊购物的内容,大家看看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五)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生1:我学会了买水果。

        生2:我知道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六)布置作业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运用今天我们所学的混合运算,做一份你们小组春游时的购物预算,填好下表。

        预计花费剩余(或补上)

        ()元()元()元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创设学生感兴趣的买水果游戏。教学实践证明,由于我将教材提供的虚拟小熊购物转变为真实的买水果,学生更乐于投入到学习中来,而让学生在课前对各种水果的价格做市场调查,则更有助于买水果的学习,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实践的机会。

        在探究运算顺序的过程中,我先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梳理自己的思路,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在不同算法的汇报中,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说明先算乘、后算加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而不是直接告诉给学生先算乘、后算加。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获得了知识,对此印象会更为深刻。

        爱迪生说过: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学中,我转变以往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互相解答。只要学生能够答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课堂中,学生积极性很高,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的场面令我欣慰。因为,他们活跃的思维及表现源于我平时课上的训练。我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使学生展开自由的羽翼,在猜一猜和多种算法解决问题的环节中,学生机敏的反应、多种算法和出人意料的猜法(即23+8的猜法:老师买了3千克苹果、1千克香蕉和1千克橙子)都令我感到吃惊,也令我感到了教学的成功之处。

        课后的延伸作业是为学生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这要发挥小组的团队作用。学生既可运用所学的混合运算知识帮助解决问题,又增加了社会实践经验。因为,这其中包括购买哪些食品、轻重如何、携带是否方便、价钱是否合理等问题。

        案例点评

        本节课的设计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编原教材的情境,使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变以往让学生死记先乘除、后加减的规律为促使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究出混合运算的规律,特别是课前让学生亲自去市场调查各种水果的价格,更为课上的计算买水果的价钱做了铺垫。这是这篇教学设计的特色之处,因为它更密切了数学与生活间的联系。

        教师所设计的猜一猜活动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通过一个算式,学生可以猜出买的不同数量的水果。答案的不唯一性,使学生在探索性学习方式上得到培养,并且发展了创新意识。同时,这一活动也有利于学生理解算式的意义。

        最后,教师还在课外延伸教学方面下了功夫,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活动,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6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能力目标: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

        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解决策略:

        合作探究前置作业根据主题图说出体育馆、商场、医院和邮局分别位于学校的什么方向。

        教学内容:

        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二、总结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1、试一试(小组活动)

        (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小学数学教案详案模板范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解答、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能力、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解答、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且能够数量、正确的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老师这里有两个数,一个是6,另一个是3、你能够用6与3提问并且进行回答吗?

        学生回答:

        (1)3是6的几分之几?

        (2)6是3的几倍?

        (3)3比6少几分之几?

        (4)6比3多几分之几?

        (5)6占6与3总和的几分之几?

        (6)3是6与3差的几倍?

        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分数应用题、(板书: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二、复习探讨、

        (一)教学例4、

        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50幅水彩画,80幅蜡笔画、___________?

        1、教师提问:根据已知条件,你都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2、反馈:

        (1)水彩画和蜡笔画共多少幅?

        (2)水彩画比笔画少多少幅?

        (3)蜡笔画比水彩画多几分之几?

        (4)水彩画比蜡笔画少几分之几?

        (5)水彩画是蜡笔画的几分之几?

        (6)蜡笔画是水彩画的几分之几?

        (7)

        3、教师质疑、

        (1)5问和6问为什么解答方法不同?(单位1不同)

        (2)3问和4问的问题有什么不同?(单位1不同)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案例]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1册第三单元“较复杂分数应用题例7”开放式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出示例7:某工厂十月份用水480吨,比原计划节约了 。十月份原计划用水多少吨?)

        师生共同画出线段示意图(图略)

        师:请大家结合线段图,开动脑筋,利用已有知识求出十月份原计划用水的吨数。(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学生各抒己见。)

        生1:我用方程解,数量关系是计划用水的吨数-节约的吨数=实际用水的吨数,所以设原计划用水x吨,得方程x- x=480

        生2:这样做是对的!而我列出的方程是x=480+ x

        生3:从线段图可以看出,实际用水的吨数相当于原计划的(1-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我认为也可以这样列方程:x×(1- )=480

        师:这三位同学都是从列方程的角度求出了解,你们还有其他的解法吗?

        生4:我用算术方法解。从线段图可以看出把十月份原计划用水的吨数看作9份,实际用水比原计划节约 ,那么实际用水 的吨数就是这样的8份,这正好是480吨。480÷8×9,先求每份的吨数,再乘9,就得实际用水的吨数。

        师:对他的解法你们有什么看法吗?

        大部分学生点头认同。

        生5:我同意生4的解法,当然也可以这样列式:480÷8÷ 。先求出每份是60吨,这60吨相当于原计划用水的 ,所以再除以 就是原计划用水540吨。

        此时,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起来,他们私下小声地议论着,过了一会儿,生6面带疑惑站起来说:老师,我也列了两个算式,不知对不?

        师:你先说出来,让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

        生6:我的算式是480÷9÷ 和480÷9×8

        师:对这两个式子,你们议一议好吗?

        生7:这两个算式都是错误的。如果这两个算式是正确的,那么刚才列出的480÷8×9或480÷8÷ 就是错误的,而刚才的算式我们已经算过了,是正确的。

        生8:我来补充,我也认为这两个算式是错误的。从线段图来看,480吨与9份显然不相对应,所以480除以9是没有意义的。

        此时,生6略有所悟地点着头,表示接受。

        生9:老师,我从上面的对应关系受到启发,480吨的对应分率是(1- ),直接列式是480÷(1- )。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利用原有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解法。真了不起!你们对刚才的这些解法还有什么意见,或者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生10:老师,我还有一种解法。

        此时其他学生都惊讶地看着生10,老师也为之一怔,但还是追问了一句:你是怎么想的?

        生10:我列的算式是480× 。

        师:对480× 你们理解吗?

        生11:我能理解。这是变换了思考角度,如果反过来把实际用水的480吨看着单位“1”,那么原计划用水的吨数就是480吨的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原计划用水的吨数就是480× 。

        顿时,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

        [反思]

        在题目本身不具备明显的开放性的情况下,教师善于挖掘解题策略的开放性,大胆放手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思考,让学生拥有自由的思考空间,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综观上面的教学过程,我认为主要体现了:

        1、不唯解题模式,允许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自由地思考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教师往往给学生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具体数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而上述教学片段,教师一开始就大胆放手让学生思考,没有任何束缚,没有任何限制,有的只是民主的氛围,自由的放飞,唯此学生才会不断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加之教师的相机引导,学生探究的兴致越来越高,思维也越来越活,不同水平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他们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找到了答案。尽管方式不同,但结果一样,这也正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的人本主义目标。

        2、不唯师不唯本,允许学生自由地评价体验成功,获得自信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只有听讲的义务,而无评价的自由,唯师、唯上,这样大大地抑制了学生发表意见的愿望,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质量。我们认为,只有积极思考的学生,才会提出不同的方案,才会评价别人的方法。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敢于解除对学生的束缚,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当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时,教师总是巧妙地把解答的“包袱”抛还给学生,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只是简要地搭条线然后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让学生自由地评价,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在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会进行计算,学会检查,并提高准确率。

教学重点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

        1、哪种要便宜。

        出示书本上的两幅图,让学生看懂图意。

        第一幅图:如果把2千克的大瓶作为标准,那么小瓶的要达到大瓶的数量,需要乘4,所以价钱也乘4。如果把小瓶的作标准,那么大瓶装的买500克,只需要除以4,价钱也除以4。

        第二幅:判断哪种油便宜。先让学生思考,再讨论。

二、计算。

        让学生把这些题做在2号本上,教师批改后,再针对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让学生练习。

三、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和:有96位客人用餐,可以怎么样安排桌子?

        合理地安排桌子,要让客人都有座位,桌子上又没有空位。

        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安排方法,如8张圆桌,2张方桌;4张圆桌,7张方桌。

四、递等式计算。

        也要求学生做在2号本上,独立完成。

五、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小明星期天想帮妈妈做事情,下面是小明做每件事所需要时间:

        用洗衣机洗衣服30分,扫地5分

        擦家具20分,晾衣服5分

        怎么样做得快?至少要花多少分?

        教师引导学生用洗衣机洗衣服的同时,先后做扫地、擦家具两件事,共用25分,最后晾衣服5分,最后晾衣服5分,所以至少要花35分。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2、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

        3、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里面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呢?

        分类摆放后顾客去买东西更方便。你们想不想学习怎样分类呢?

        那么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二、 授新课

        1、活动一:整理房间

        (1)有个叫亮亮的小朋友很想去公园玩,可是他的妈妈有要求:要他先把自已的房间整理好.

        (2)课件出示:同学们看了亮亮的房间,你们想对亮亮说什么?

        你们愿意帮帮他吗?那么你们认为该怎样整理房间呢?(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

        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整理吗?(强调同一类的要放在一起)

        课件演示整理过程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学习用品?

        (3)整理后的房间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们在家整理过房间吗?请大家回去后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好.

        2、活动二:到动物园

        (1)导入。大家帮亮亮整理了房间,亮亮非常感谢大家,现在他和妈妈一起来动物园。出示课件

        问: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你能给这些小动物分类吗?

        这些小动物可以分为两类,会飞的分为一类,另一类是不会飞的。

        请大家给会飞的动物穿上漂亮的衣裳。看哪位同学涂得又快又好,教师就把他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

        展示学生作品。

        问:他涂的对吗?你有没有不同意见?你知道会飞的小动物还有哪些?

        3、活动三:到农贸市场

        (1)导入:参观完动物园,亮亮哏妈妈来到农贸市场,课件出示,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亮亮的妈妈要考一考大家: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

        (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指名汇报。

        问: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水果有哪些?你平时还喜欢吃哪些水果?蔬菜有哪些?你还知道哪些蔬菜?(水果和蔬菜非常有营养,大家要我吃水果和蔬菜。)

        4、活动四:百货商店

        (1)导入:最近亮亮的妈妈开了一家商店,让我们去看看她进了哪些货?课件出示。

        (2)这些货物就这样摆放好吗?

        你们能帮阿姨整理一下吗?怎么整理?指名汇报

        (3)如果把这些货按玩具、文具、服装鞋帽三类来分,该怎么分?(同桌讨论)

        指名汇报,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5、 活动五:把同学分类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真好,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吧!音乐伴奏,学生表演:有的看书、有的拍球、有的唱歌、有的跳舞、、、、、、

        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想一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把同学进行分类。

三、 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开心吗?请你说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分类的?(如我校的垃圾分类、书店的书等)

        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都要分类,请大家回家后说给家长听,并请家长记下来,明天交给老师。

        小学数学是学生们正式开始运用数学的过程,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应该做好数学教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详案模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案详案模板范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十个十个数,认识百的组成,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方法。

        2、通过百数图,掌握百以内整十数的加减法。

        3、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方法认识与掌握百的分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百的组成,掌握百以内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百数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媒体演示装面包,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叔叔阿姨是如何装面包的。

        2、出示10袋面包,问学生:一共有几个面包?你是怎么数的?

        3、引导学生概括:10个十是1个百。

        板书:10个十是1个百。

        4、追问:谁知道100里面有几个十?

        5、讨论:如何把100这个数放到数位表中呢?

        二、展开

        出示百数图:你知道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点吗?

        让学生观察百数图,讨论自己的数法,并交流。

        完成右边的练习,并一起朗读。

        三、深入

        1、在百数图上我们还可以做加减法呢。

        2、用教学软件“百数图”依次演示。

        3、小组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做这些题目?

        (学生可能会说1个十加1个十等于2个十,2个十是20。或者因为1+1=2,所以10+10=20)

        4、在小组内交流:50+10=?50+20=?50+30=?50+40=?

        5、出示:40-10=?50-20=?70-40=?30-20=?90-50=?

        让学生自己讨论出解决这些题目的方法,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6、小结:这些数都是整十数,我们通过自己动脑筋学会了整十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做题目的时候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

        7、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第4题,比一比谁计算的正确率。

        做完后,和你的小伙伴互相检查,并说说计算时你是怎么想的?

        8、完成第5题前面3栏,要求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比一比谁的速度最快。每一小组全对并且最快的小朋友可以做小老师检查自己小组其他小朋友的完成情况。

        9、第5题的后面2栏,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中各部分的变化,然后自己再试试看怎么继续编下去。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们进行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都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小学数学教案详案模板范文(二)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正字法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身边有趣事例的的调查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正字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情景法、分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操行统计表、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设情景问题置疑,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来了,我们班上要出两个节目,大家觉得我们可以出什么呢?

        生:唱歌、跳舞、绘画、走时装步。

        师:不错,合唱、舞蹈、小品、乐器我们可以考虑一下,我们可以从这四类节目中选出两个,我们怎么决定出哪两个节目呢?这就要用到我们一年级时所学的统计知识。老师想让大家投票来决定,下面老师请每组讨论出两个节目,等会投票。板书课题:“统计”。

        二、探究新知

        1.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我们要知道哪两个节目的票数第一步就需要我们来收集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

        师:小组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师:下面请各小组汇报交流各种方法,并说说本小组认为最简单的记录方法,谈谈为什么?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方法正字法,下面组长就把讨论结果在黑板上按“正”字的书写顺序画一笔画。(学生按大组顺序上台投票配上音乐伴奏曲)

        2.整理数据的过程。

        师:请大家整理好每种节目的票数,再填到统计表中,我们数“正”字笔画的过程,就是我们整理数据的过程。(板书“整理数据”)

        师:为了能够使每种节目的数目更直观的表示出来,让我们来共同制作统计图。(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条形统计图下板书节目种类。)师:0是起点,如果1格表示1票,则数轴上依次应标的数字是1、2、3。糟了,合唱的票数最多有8票,只有5格,不够涂该怎么办呢?

        师:下面请小组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汇报交流结果)一个格子不表示1票,而把它表示成两票刚好用4个半格子。

        师:大家觉得他的方法可行吗?没错,我们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票。请大家分别在条形统计图上用这种方法表示出每种节目的票数。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一画。

        师:一个格子表示几票要根据统计表中数量最多的项目和每竖行总共的格子数来确定。

        3.描述、分析的过程。

        师:从黑板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看出了些什么?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生:xx的票最多?xx的票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几票?知道了条形统计图中一个格子不但可以表示1个人或物,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表示2个或3个甚至更多个人或物。

        师:刚才大家的回答就是我们对统计表描述分析的过程(板书“描述、分析”)。

        三、联系生活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我们的统计知识,比如跟跟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回来,我们可以统计买的什么种类的商品最多;老师在班上要统计哪一组的五角星最多,哪一组的表现最优秀等等。回家后大家继续找一找能够用到统计的例子,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四、描述分析

        这个案例能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中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案例中,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熟悉有趣的“庆六一”开联欢会出节目出发。由于学生喜欢的节目很多,可是出2个节目,产生进行统计活动的需要,必须从同学们喜欢的节目中选取最多人喜欢的2个节目。只有通过统计才能确定出哪2个节目。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逐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情境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合作、交流,课堂成了学生创造灵感的空间。

       好了,今天关于“小学数学优秀教案50篇”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小学数学优秀教案50篇”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